脂肪肝在临床上并不是一种独立性疾病,而是由于营养过剩、药物等诸多因素导致的代谢紊乱以及肝细胞中沉积着大量的以三酰甘油为主的脂质,当肝细胞内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脂肪堆积过剩,在肝组织切片光镜下能够发现明显的脂滴时,即为脂肪肝。通常情况下,受到不同影响而导致的肝脏损伤,其早期表现则主要是脂肪肝,如果肝细胞内所堆积的脂肪量过大,那么肝功能极有可能受到损伤,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肝纤维化,最后就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与饮食结构的极大改变,使得脂肪肝的发生率呈现出日益增加的趋势。在对该疾病治疗时,临床西医的治疗方法与治疗药物往往都不尽如意,而中医辨证疗法则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今天就一起来探讨一下中医怎么辩治脂肪肝。
一、脂肪肝的病因机制
中医中并没有脂肪肝的病名,根据其临床特征表现可将其归于“肝癖”、“肝痞”“积证”范畴,肝、脾、胃等都会受脂肪肝所累及。而导致该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包括内体湿气盛、饮食不节制(暴饮暴食)、食用过多油腻食物、没有节制的酗酒、运动极少、肥胖、肝气、肝阳较盛,但肝血、肝阴往往会存在不足,脾的运化功能失常等。肝脏与脾脏不健康,难以有效进行营养吸收与消化,从而会产生湿浊情况,当其凝聚起来则会形成痰,当肝脏中堆积大量的痰后,就会瘀滞并造成肝体肿胀,这样气血就会不通,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脂肪肝。
二、中医如何辨证论治脂肪肝?
虽然脂肪肝具有特定的部位,不过在进行中医辨证论治时,需要与原发病相结合,将辨证要点找出,以下为脂肪肝的证型。
(一)痰湿阻络型
该证型的脂肪肝的具体临床表现为:患者呈现出明显的肥胖形体,油光满面(面部附有油脂);食量比较大,尤其是喜欢甜食;常常会感觉胸部隐隐作痛,腹部胀痛;总感觉疲倦困乏,没有力气,经常发呆;口气较重,舌苔发白;大便油腻或者是大便干涩难以顺利排出;小便浑浊等。
治疗原则:理气化痰、祛湿泄浊。
方药:涤痰汤合胃苓汤加减。
基础方剂:陈皮、茯苓、枳实、苍术、清半夏、厚朴、泽泻、醋柴胡、明矾、木香草决明等各10克,生山楂15克。该方剂主要治疗肥胖性脂肪肝与肝炎后脂肪肝等。
加减运用:痰湿阻络证在临床上是比较多见的脂肪肝症型,①如果患者表现出明显的痰热症状,可以在基础方剂中加以胆南星和川贝母;②如果患者大便黏腻不爽,在基础方剂中加白头翁、大黄、秦皮;③如果患者气短且乏力,在基础方剂中加黄芪、党参;④如果患者血压明显升高且感觉头痛,在基础方剂中加生石膏;⑤如果患者失眠多梦,则需要将首乌藤、炒枣仁等加入基础方剂中。
(二)肝郁气滞型
临床表现为:胸闷腹胀、抑郁不舒服;身体会有明显的窜痛感,浑身无力、疲倦;便秘,舌苔又薄又白,而舌质呈暗红色。
治疗原则:理气活血,疏肝健脾。
方药:柴胡舒肝散合金铃子散加减。
基础方剂:柴胡、枳壳、香附、元胡、白芍、当归、白术、牛膝、甘草等各10科,生山楂15克。该方剂主要治疗肝炎后脂肪肝及酒精性脂肪肝。
加减运用:①如果患者的两肋有明显的刺痛感,则在基础方剂中加入丹参、赤芍等;②如果是气短乏力的患者,则将黄芪、党参加入到基础方剂中;③如果是腹胀患者,可以在基础方剂中加入厚朴;④益母草、茜草加入到基础方剂中,则为痛经患者服用。
(三)肝郁脾虚型
该证型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两肋胀痛明显。脘痞腹胀,尤其是在饭后,腹胀感更明显;大便溏化且十分稀薄或者表现出完谷不化;口中寡淡无味;恶心、呕吐;女子月经失调;浑身无力,气短、舌质呈淡红色或者暗红色,舌苔又薄又白。
治疗原则:健脾益气、疏肝理气。
方药:逍遥散合四君了汤加减。
基础方剂:醋柴胡、郁金、当归、白术、茯苓、香附、木瓜等各10克;生山楂、白芍各15克;砂仁、生甘草、薄荷等各6克。该方剂主要治疗肝炎后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肥胖性脂肪肝。
加减运用:①患者有明显的两肋胀痛,基础方剂中加入赤芍、川楝子;②如果是腹胀患者,可以在基础方剂中加入厚朴、枳壳;③便溏患者需要在基础方剂中加入苍术、薏苡仁;④倘若患者水泄,则应该在基础方剂上将当归减去,并将山药、莲子肉加入其中;⑤对于头晕乏力的患者,要把生黄芪加入到基础方剂中;⑥对于恶心、呕吐的患者则应该在基础方剂中加入竹茹、代赭石、旋覆花等。
(四)痰癖互结型
临床表现:肝病、消渴病等久久难以被治愈,身体肥胖,面色枯黄黯淡;恶心呕吐、厌恶油腻;肝脏明显肿大,并且会伴有钝痛或者刺痛感;舌质发暗且有瘀斑。
治疗原则:祛痰散结、活血化瘀。
方药:消痒丸和化积丸加减。
基础方剂:大贝母粉、玄参、三棱、莪术、泽兰、鸡内金、郁金、杏仁、橘红等各10克;生牡蛎粉、槟榔、香附、海浮石等各15克。该方剂主要治疗脂肪肝肝硬化、糖尿病性脂肪肝。
加减运用:①如果患者体质较弱,则需要将基础方剂中的三棱、莪术取出;并加入丹参、赤芍或者是用红花、桃仁代替;②醋柴胡、元胡、川楝子在基础方药中加入,则可以为胁痛患者服用;③肝大患者需要服用加入炙鳖甲、昆布。
(五)肝肾阴虚型
临床表现:体态肥胖、皮肤粗糙、汗毛较旺盛;腰腿酸软、浑身无力;右胁隐隐作痛;手脚都比较热,口干舌燥、耳鸣头晕、失眠梦多。
治疗原则:滋阴补肾。
方药:一贯煎加减。
基础方剂:北沙参30克;麦冬、焦山楂、白芍等各15克;生地黄、当归、焦槟榔等各10克;生甘草、川楝子各6克。该方剂主要治疗皮质醇增多性、糖尿病性脂肪肝。
加减运用:①如果患者腰膝酸软,在基础方剂上加入牛膝、川断、寄生;②如果患者两胁隐痛,在基础方剂上加入醋柴胡、郁金;③如果患者失眠多梦,则需要将首乌藤、炒枣仁、远志等加入到基础方剂中。
总之,对于不同证型的肝硬化患者,中医辨证论治的效果会更加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