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颅内动脉瘤的病因、症状与治疗方法
2023-11-24 13:18:45
作者:潘海涛
作者单位:平果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脑血管疾病,指在颅内动脉内形成的异常突起,常常由于先天发育、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因素引起。颅内动脉瘤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瘫痪或死亡。因此,了解颅内动脉瘤的病因、症状及治疗方法对于大众来说非常重要。

 

二、颅内动脉瘤的病因

1、长期吸烟: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长期吸烟会导致血管的内膜形成斑块、破裂,进而引发颅内动脉瘤。

2、先天性的遗传因素: 血管的中膜是最厚韧的一层血管壁,有的人由于先天发育异常,中膜不完整或强度不够,也容易导致颅内动脉瘤发生。

3、血流动力学改变: 比如高血压,长期的血压增高导致血管壁形成凸起,引起颅内动脉瘤。

4、感染、外伤: 可能会导致发生假性动脉瘤。

三、颅内动脉瘤的症状

(一)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症状 头痛。突然的、严重头痛,在动脉瘤发生破裂之后迅速出现。疼痛常令患者无法忍受,常描述为“剧烈头痛”、“闪电般的头痛”、“爆炸性头痛”、“一生中最剧烈的头痛”和“霹雳样剧痛”。 2、恶心与呕吐。动脉瘤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导致血管痉挛和脑组织供血不足,引起颅内高压,表现出恶心、呕吐,呈喷射性。而恶心、呕吐往往提示颅内高压。

3、颈部僵硬或疼痛。蛛网膜下腔内容物为脑脊液,与全脑脑沟脑池相沟通。动脉瘤破裂出血,直接后果就是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血细胞代谢物质对脑膜产生炎性刺激,后枕部脑膜受刺激的直接表现就是颈部僵硬或疼痛。

4、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朦胧甚至嗜睡和昏迷。其主要原因为出血突发产生的应激反应,其二是广泛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脑血管痉挛---脑缺血;另外出血可直接导致脑内血肿,以及颅内高压,严重者导致意识障碍。

(二)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症状

1、头痛或眶周痛。这种头痛多无定位效应,但眶周痛与眶周局部组织受动脉瘤的挤压有关。

2、视力障碍。颈内动脉大型颅内动脉瘤可直接压迫视神经,表现为视野缺损,或一侧瞳孔增大,或眼球位置偏斜,引起视力障碍。

3、眼睑下垂。一侧动眼神经麻痹,会引起同侧上眼睑下垂、眼球处于外展位,向内、向上、向下活动均受限制,眼球活动障碍,同时瞳孔散大,直接、间接对光反射障碍。这与动眼神经麻痹有关,后交通动脉瘤引起的占位效应是重要原因。

4、一侧脸的麻木与面瘫。单瘫或偏瘫可由动脉瘤的占位效应引起,也可由动脉瘤内的栓子脱落引起。大型动脉瘤内有时会形成血栓,栓子脱落堵塞远端小血管,引起相应的神经功能症状。

四、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法

(一)开颅手术

1、颅内动脉瘤颈夹闭术:如果把动脉瘤比作一个气球,动脉瘤颈就是气球系线的部位。根据动脉瘤的朝向、动脉瘤颈的长短等选择合适的动脉瘤夹夹闭动脉瘤,阻断血流供应,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常用方法。

2、动脉瘤包裹术:采用不同材料加固动脉瘤壁,瘤腔内仍充血,但可减少破裂的机会。目前临床应用的材料有筋膜和棉丝等。如果患者瘤颈比较宽、梭形动脉瘤等不宜夹闭,可以采用动脉瘤包裹术。

3、动脉瘤孤立术:则是把载瘤动脉在瘤的远端和近端同时夹闭,使动脉瘤孤立于血循环之外。

(二)介入治疗

1、动脉瘤栓塞术: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主要是用微导管将弹簧圈送至动脉瘤腔,在弹簧圈处形成血栓,从而闭塞动脉瘤。

2、载瘤动脉栓塞术:多用于难以进行动脉瘤瘤腔栓塞或栓塞失败而经过评估栓塞载瘤动脉不至于起明显闭塞动脉供血区缺血的患者,即栓塞动脉瘤的载瘤动脉。

3、血管重建装置术:主要是在动脉瘤部位放置密网支架,减少涡流对动脉瘤的冲击,达到恢复正常血流、治愈动脉瘤的目的。

五、总结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了解其病因、症状及治疗方法对于大众来说非常重要。对于疑似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应及时就医并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颅内动脉瘤的发生。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