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手术后如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2023-06-07 13:19:25
作者:黄微
作者单位:简阳市人民医院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普通外科手术治疗后最常见目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异常凝结,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的疾病,好发于下肢深静脉,可无症状或局部疼痛、压痛和远端肢体水肿。下肢静脉血管壁出现损伤以及下肢静脉的血液流速缓慢和血液处在高度凝固状态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的三大因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之后产生一系列并发症,例如肺栓塞、脑栓塞以及远期的深静脉功能不全等并发症,脑栓塞和肺栓塞等并发症因其自身病情变化快、抢救困难等很容易致死亡。鉴于此,医护人员应在患者手术后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本文查阅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总结了相关预防方法。

  基础预防

  (1)如无禁忌,应抬高卧床患者的下肢,使下肢高于心脏平面20~30 cm,避免膝下放置硬枕和过度屈髋。

  (2)指导和协助卧床患者进行下肢的主动和被动运动,包括踝泵运动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

  (3)根据病情恢复情况指导患者尽早下床活动。

  (4)在满足治疗需求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外径最小、创伤最小的输液装置。

  (5)规范置入和维护各类静脉内导管。

  (6)尽量避免下肢和患肢静脉穿刺。

  (7)病情允许情况下,指导患者每日饮水1500~2500 ml。

  (8)手术中辅助患者采取适当体位,通过使用保温毯、调节室温、加盖棉被等方法做好术中体温保护。

  (9)指导患者戒烟限酒,平衡膳食,控制体重、血糖、血脂,不宜久坐。

  药物预防

  抗血凝药物有助于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如低分子肝素,该药能够抑制多种凝血因子以及凝血酶活性,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内膜增加出血概率,但不会造成致命性出血,现已成为临床常用预防药物,多在术后4小时内经皮下注射。值得注意的是,术后应避免在下肢输液,且要避免同一血管多次穿刺。另外,为避免出血事件,护理人员应在应用抗血凝药物期间密切观察患者伤口引流性质、引流量以及包扎敷料状况等,判断患者有无出血倾向,一旦发现异常问题立即向医生报告。

  机械预防

  主要利用充气或加压原理,通过挤压下肢相关部位的方式促进下肢静脉血流,缓解静脉淤滞,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该预防方式适用于无法应用药物预防以及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常用措施为逐级加压弹性袜、足底静脉泵、间歇充气压力泵以及下肢关节功能康复器等:(1)逐级加压弹性袜:其可利用减轻静脉扩张、增加血流速度、抑制组织因子释放以及增加静脉瓣膜功能的机制提供环绕脚踝部位逐层减至大腿部位的压力,达到减少血管内膜受损、缓解静脉血液淤滞的目的,逐级加压弹性袜能够维持特定限度静脉压,护理人员应督促患者离床活动时必须正确穿戴。(2)足底静脉泵:主要由充气垫、充气软管以及中心控制器组成,可以结合患者舒适程度选择大小适中的充气垫,并置于患者足底部,使用两根空心软管连接充气垫与中心控制器,根据患者病情严重高程度、耐受程度以及肢体敏感性设置脉冲压力、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设置完成后启动应用,可持续性应用48小时,亦可间断性应用,有助于消除水肿。(3)间歇充气压力泵:间歇充气压力泵主要通过连接管向患者肢体护套内多腔气囊充放气,促使受控压力循环按压肢体,以增加血液流动速度,改善组织液以及细胞间液回流,进而改善静脉淤滞,预防血栓形成。(4)下肢关节功能恢复器:其可模仿人体自然运动,促使下肢关节功能被动锻炼,通过均匀用力发挥组织代偿作用,改善血液循环,每日在医生指导下锻炼1--2次即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除以上措施以外,护理人员还应加强疼痛干预,研究表明,疼痛是患者术后常见应激反应之一,持续剧烈疼痛会导致患者免疫功能降低,影响机体凝血功能,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且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术后康复锻炼的正常开展,因此,护理人员应采用物理止痛法或药物止痛法减轻患者疼痛感,比如通过读书、看电视、聊天、听音乐等方式转移对疼痛的注意力,亦可在患者疼痛严重时遵医嘱适量应用止痛药,进而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

  以上是本文对普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的总结,希望有所帮助。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