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不连症状
患者出现骨折问题后无法正常愈合,被称为骨不连,对于人体来说骨组织自身的修复能力较强,即便出现骨折问题后,如果给予适当的病症治疗,大多数骨折病症都会痊愈,但是如果骨折比较严重或者骨折部位十分特殊,导致骨折后病症无法正常痊愈则被称为骨不连,在所有骨折患者群体中,至少5%的患者会患有愈合困难,这是因为患者骨折的位置在患病后仍然持续活动,一旦出现骨不连通常伴有剧烈的骨骼疼痛,极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在骨不连病症治疗过程中,确定病症的原因是病症治疗的核心因素,现阶段造成其问题的常见原因主要包含病症感染,局部血液供应不足、骨折一端分离,骨折结构不稳定等。
哪些中医药可以治疗骨不连?
(一)通络续骨汤
该方剂主要治疗患者的四肢骨折,即上肢骨折、下肢骨折、关节周边骨折、足踝骨折等,在病症诊断并且治疗超过九个月后,仍然无法正常痊愈,并且病症连续三个月无好转。该药方主要由当归尾、白芍、赤芍、生地黄、骨碎补、川续断、乳香、没药、自然铜、红花、土鉴虫等若干构成。将以上中药按照标准比例调配后使用清水煎至300毫升,患者早晚使用温水服用,每天一剂,连续治疗7天为一疗程,需连续使用五疗程。
在病症治疗过程中,25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治疗效果较为显著的有14例;治疗效果较佳的有10例;无治疗效果有1例,因此总体治疗率达到96%。
该中药方中当归具有活血散瘀的功效,能够有效治疗静脉闭塞不通;赤芍具有清热活血、活血祛瘀的功效;白芍具有补血敛阴的药用效果;生地黄在治疗过程中,具有养阴、活血通经的功效;川续断具有行血消肿、生肌止痛功效;骨碎补具有活血续伤之功效;自然铜具有接骨续筋、通经活络、消瘀止痛之功效;乳香具有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之功效。诸药合用,可使其药性发挥协同作用。
(二)三黄接骨膏
该药方主要治疗胫骨下端所出现的骨骼延迟愈合以及骨不连症状。药方主要由大黄、黄连、枝子、虎杖、田七、红花、三棱、粪术、白岌、地榆、骨碎补、黄茂、川仲、川断、牛膝等药物共同构成。患者在治疗病症过程中,首先需要取出骨骼中的固定物,等待皮肤表面创口愈合后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选择有效的外部固定方法,必要时需要进行牵引;同时患者需要在患处使用三黄接骨膏外敷,通常情况下5~7天换药,将以上药物混合制成粉末,并使用一比一凡士林制作成药膏备用。由于该药物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明显的皮肤过敏、红肿、瘙痒等现象,则需要暂停使用药物并进行对症治疗。
使用该药物的21名患者经过三个月的治疗,病症治愈17例;具有明显效果3例;具有效果1例;所以使用该药物的治愈率高达100%。深入探索其主要原因则是由于骨骼在治愈过程中需要经历愈合、瘀去、新生、骨合等相关流程,所以医生科学合理地使用中医外敷治疗法,通过对患处的皮肤覆盖药物,促进药物吸收,致使药物能够直接到达病灶,最大程度发挥出药物的治疗作用,并且避免部分药物对于消化道,肝脏等负面反应。
三黄接骨膏中大黄、黄连、枝子、虎杖等清热解毒消肿;田七、红花、三棱、粪术、白苏、地榆等活血化瘀生新;骨碎补、黄茂、川仲、川断、牛膝等调理肝肾、续筋接骨;通过临床验证,外敷中药膏治疗骨折延迟愈合或骨不连疗效确切、方便、实用,特别值得在基层推广。
(三)生骨丸及促骨长泡剂
该药物主要治疗骨不连病症。药物有自然铜、川续断、川首、土鉴虫、当归、骨碎补、赤芍、延胡索、桃仁等药物若干。将以上药物碾碎成粉末,制作成胶囊,每粒0.3克,每次服1.2克,日3次。除此之外,还需要根据骨骼恢复特点搭配促骨长泡剂,该试剂主要由自然铜、土虫、川续断、乳香、没药、丹参、川营、赤威灵仙、黄柏、茯苓、骨碎补、桂枝、当归等若干构成,由于以上药物自身所具备的属性十分特殊,所以需要将其碾碎呈粉末,并且制作成袋装泡剂,随后使用专用的药用锅加水600毫升,煮至少30分钟,等待药温达到30℃后,将患处浸泡药汁中每日浸泡半个小时,每日三次。药物在治疗过程中,25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治愈23例病症好转,两例有效总体治疗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