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干性愈合VS湿性愈合:骨折伤口如何处理
2023-12-01 09:53:06
作者:杨德萍
作者单位:成都第一骨科医院
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骼损伤,它可见于外力的作用,如跌倒、意外事故或运动损伤而发生,也可见于积累性劳损及骨骼疾病,骨骼疾病(如骨髓炎、骨肿瘤)导致骨质破坏,患者受到轻微外力就可能发生骨折。骨折的治疗包括手段包括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手术治疗除掉部分微创外,大多数仍然会有切口,而除掉正常的术口愈合外,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会有极少部分切口会出现难愈合现象,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与骨折性质,骨折部位,术前患者的皮肤准备情况,患者基础疾病等有一定的关系。对于出现了难愈合术口这类情况后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下面我们来聊一聊难愈合型骨折术口湿性愈合和干性愈合效果对比。

一、湿性愈合定义及优势

湿性愈合是一种医学术语,指的是在伤口愈合过程中保持湿润环境的一种治疗方法。换句话来说伤口表面覆盖有敷料来营造一种湿润的环境,肉芽组织在敷料下方生长,通过外部的湿润环境来促进是伤口的愈合。这种治疗方法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能够提供一个湿润的环境,这有助于加速伤口的愈合过程。湿润环境可以促进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同时还能够保持伤口的清洁。(2)可以减少瘢痕的形成。在湿润环境下进行愈合,可以使伤口更加柔软,减少瘢痕组织的形成。与此同时,湿性愈合还可以减轻疼痛和不适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更容易使用和管理。使用湿性愈合的敷料,可以更好的控制湿度和渗透性,以满足不同类型伤口的需求。此外,湿性愈合还可以减少敷料的更换次数,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便。

二、干性愈合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的定义及优势

干性愈合即通过清创换药等手段为伤口提供干燥环境和氧气的作用,创面干燥清洁有利于伤口愈合,无菌纱布包扎或直接暴露伤口,即为干性愈合原理。红外线照射治疗以患者伤口为照射中心,距离控制在30cm左右,设置输出功率为40w,依据患者耐受程度调整距离和输出功率,以患者伤口处皮肤微热为宜,持续照射时间30min,2次/天(或根据伤口渗出情况适当增加照射时间和频次)。红外线照射治疗是通过发射特定的电磁波而产生热效应,使患者伤口的皮下组织温度升高、加速血液流通,从而起到消炎镇痛的作用,红外线照射治疗还可以促进肌肉纤维合成,从而减少肌肉疼痛,另外红外线照射产生的温暖,可渗入皮肤深层,使患者紧绷的肌肉得到松弛,从而减轻其疼痛。

三、难愈合型骨折术口湿性愈合和干性愈合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方法有哪些区别

湿性愈合和干性愈合是两种不同的伤口处理方法,它们在愈合过程、敷料选择和治疗效果上存在明显的区别。在治疗方法方面,湿性愈合需要满足一个条件,即保持伤口部位的湿润环境是非常关键的。通常情况下医务人员会在清创换药后运用辅料覆盖保持湿性愈合维持伤口的低氧微环境,促进伤口愈合。在湿性愈合过程中,可以使用一些具有保湿功能的敷料,如水胶体敷料、藻酸盐敷料等,这些敷料可以保持伤口的湿润环境,同时具有自溶清创的功能,能够促进坏死组织的溶解和肉芽组织的形成。干性愈合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通常使用干燥的敷料或者使用吸收性材料来吸收伤口周围的湿气,辅以红外线照射治疗来保持伤口干燥来促进愈合。但是,干性愈合过程中容易使细胞分裂增殖速度减慢,敷料容易与伤口新生的肉芽组织粘连,在更换敷料时可能会对伤口造成再次损伤。

无论是湿性愈合还是干性愈合,都是骨折患者回归生活回归社会的一小步,要尽快回归正轨还离不开后期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

小结

总之,难愈合型骨折术口湿性愈合和干性愈合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方法区别主要在于伤口处理方法和敷料选择的不同。湿性愈合强调保持湿润环境以促进细胞生长和移行,而干性愈合则强调保持干燥环境以减少感染风险;同时,红外线照射治疗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组织修复。湿性愈合和干性愈合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应性,选择哪种治疗方法取决于伤口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对于复杂和开放性骨折术后伤口,湿性愈合治疗方法可以提供更好的清洁和愈合效果,减少感染的风险。而对于简单和闭合性骨折术后伤口,干性愈合治疗方法同样加速骨折术后伤口的愈合,同时价格更低廉。联合治疗则是将干性愈合和红外线照射治疗的优点结合起来,以实现更快的伤口愈合。所以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骨折的特点来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法,以确保伤口能够快速而有效的愈合。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