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呼吸衰竭的基本概念
呼吸衰竭具体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肺功能严重障碍,正常的通气和换气不能进入人体循环,导致体内缺氧,患者神志不清、心跳血压异常、呼吸困难等,引发生生理和代谢功能紊乱的其他并发症,严重时危及生命,临床治疗以去除病因和呼吸功能支持为主。
2.呼吸衰竭的主要类型
在动脉血气数据上,主要划分成I型和II型的呼吸衰竭。前者没有高碳酸血症的表现,其动脉血气数据会显示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数据正常或稍有低于平均,或动脉血氧气分压会数据直接少于60mmHg。后者的动脉血氧气分压数据会显示直接少于60mmHg或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数据直接大于50mmHg,但也有可能会因为呼吸道感染,二者一起发生的情况,特别是在患者已经安装呼吸机功能性吸氧时,动脉动脉血氧气分压会数据会大于60mmHg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数据显示大于50mmHg的可能。
根据起病时间来看,几小时或一天内出现的呼吸衰竭通常称为急性,慢性的呼吸衰竭往往需要几周或两三个月缓慢发作,一般出现了呼吸衰竭症状就建议患者不要硬挺着身体代偿,最好立即入院观察治疗。
根据发生部位来看,主要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呼吸衰竭参与外呼吸,也就是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的衰竭,一旦加上其他部位发生病变,就会导致整体呼吸衰竭的发生。
呼吸衰竭的原因与表现
呼吸衰竭为的发生的原因可能累及全身各个系统也会引起人体内各个器官功能的多重障碍表现,比如以下几个部位:
1.呼吸系统:任何可引起呼吸道堵塞的疾病,使到达肺部细胞的气体交换变少,像气管炎或气管痉孪等都容易造成气道阻塞,无法正常通气,从而导致人体缺氧引发呼吸衰竭,
2.胸肺部位:如肺炎、肺水肿、肺结核、肺气肿等疾病,使肺泡内的气体接触面减少,导致肺栓塞,导致氧气弥散或CO2潴留,发生缺氧。或者外部胸廓与体内胸膜 有其他病变,肺扩张困难,也会引发呼吸衰竭。
3.心脏部位: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疾病、心肌病、缺血性心脏病等心脏疾病,导致血液循环系统供应不上肺部的呼吸循环的系统工作,也会发生呼吸衰竭。
当出现心跳过快,血压上升,伴随着慢性呼吸衰竭,会出现皮肤涨红充血的状态,当严重低氧血症会导致心肌损害和酸中毒,可以引发周围循环的衰竭,甚至心跳骤停、休克等病症。
4.神经肌肉系统:精神神经、脑血管疾病、镇静催眠类的药物中毒,重症肌无力、严重低钾血症、有机磷中毒等疾病都可造成呼吸肌产生麻痹无力,抑制类呼吸中枢正常工作,导致肺通气不足,从而引发呼吸衰竭。
主要病症表现就是,患者会出现突发精神病,狂躁不安或全身抽搐,逐渐的随着体内的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容易出现神经性躁郁症,日夜颠倒白天睡觉晚上活动,长此以往会生理时钟紊乱,全天昏睡没有食欲,出现神志情感的淡漠,后续营养不良甚至会陷入昏迷,而导致发生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的后遗症
呼吸衰竭的预后工作与患者的前期治疗与发病时间有很大的关系。慢性呼吸衰竭的长期持续性缺氧可导致肺部和心脏发生其他病变后,为治疗通常需要机械通气,但是如果当插管时操作不当可导致患者牙齿脱落,颌关节紊乱和喉头水肿引发多种的多种呼吸道感染,机械气囊的压迫还会导致气管和食管瘘等其他并发症,也导致一定程度的相应后遗症。
即使患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在身体代偿期内没有明显的缺氧症状或者没有高碳酸血症状出现时候的时候,还能从事一般的劳动工作,日常生活上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是一旦有其他感染的可能性出现,都有可能导致患者的病情进一步恶化。当出现明显的呼吸急促、嘴唇面色发绀的时候,会逐渐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昏迷等危及生命的情况出现,家属应尽快将患者送入急诊科进行就诊,避免进一步发展成重症呼吸衰竭。若病情好转,根据病情轻重,轻度患者可转入呼吸科专科治疗,病重患者可能需要进入重症医学科接受进一步治疗与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