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是无可避免与医院打交道的。到了医院看病,需要接受各种各样的检查。其中,“拍片子”就是老百姓常说的检查手段,很多人都对这些检查傻傻分不清楚,认为只要是拍了片子,就会让身体遭受到辐射,甚至有的人还十分抵触“拍片子”检查。在这里,我们来详细讲讲“拍片子”。
1“拍片子”检查具体包括什么
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认为的“拍片子”具体指的是四种检查,分别是B超、X光、CT和磁共振。
2不同检查手段的诊断效果
在诊断效果方面,以上四种检查手段并不存在谁比谁检查效果好的问题,而是,不同的检查其存在不同的优势和特点,对于疾病的诊断效果也存在差异。在临床实践中,可以做到优势互补的效果。
通常情况下,对于甲状腺、乳腺、胆囊、子宫、卵巢、结石等特殊器官,借助B超检查就可以实现对上述器官的动态观察,获得比较准确的结果。
在临床实践中,磁共振的检查主要针对神经系统(脑、脊髓)、腹部(肝胆胰脾)、四肢关节(半月板、韧带、肌肉病变、微小骨折、骨肿瘤等)、脊柱(椎间盘)、乳腺、妇科肿瘤、头颈软组织等的诊断效果较好,表现出明显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肺部缺少氢离子的加持,因此,选择磁共振检查并不合适,因此,对于肺部病变,往往选择CT。而X光更加适合骨骼等部位的检查,同时,还可以进行胃肠道造影。
3这些检查都有辐射吗
磁共振和B超并不会对人体造成电离辐射,可以反复进行检查,对人体不会造成伤害。甚至,在国内外已经有很多医院开展了针对胎儿畸形的磁共振检查。
X光在检查过程中会对人体造成电离辐射,但是,剂量很小,完全处于安全剂量范围内,致癌的风险也很小。
CT检查相对于X光检查而言,其辐射剂量就会明显升高,但是,在医生的诊疗过程中,会充分考虑CT检查的辐射剂量,综合病情以及检查得到的好处,在利大于弊的前提下才会给予患者CT检查。PET-CT是辐射剂量最高的检查,其结合了核素扫描和CT检查,主要用于显示生物代谢功能异常的位置,通常来说,接受一次PET-CT检查所产生的辐射剂量往往在10个单位左右,最高可达到30个单位,由于辐射剂量相对较高,医生一般不会轻易让患者做这项检查,除非怀疑患者有恶性肿瘤疾病等的可能性。
随着科技的进步,医院中给我们做检查的设备已经更新成为了数字成像,相对于以前的X光设备和CT设备,辐射量更是大大减少,因此,我们如果因为疾病需要而必须做这类检查时,大可以安心接受,并不需要过度担心而拒绝,以免因此耽误病情。
3、“拍片子”的注意事项。
此外,为了保证“拍片子”顺利进行,在检查时,需要患者必须知道以下几点注意事项:第一,在检查之前,要将所佩戴的金属武林拿下来,以免金属物品呈现在影像上,对诊断结果造成影响。第二,如果患者体内有心脏起搏器、胰岛素泵、钢板、钢钉等,不能接受磁共振检查。第三,在CT检查时,要将头部的发饰、面部的首饰取下,在检查胸部或者腹部时,要将皮带、钥匙等取下,女性要脱掉内衣。
“拍片子”是正常的医学检查方式,能够帮助医生快速诊断病情,不能因为辐射的问题而拒不检查。同时,因为检查所造成的辐射,对人体不会造成明显的伤害,应该积极配合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