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感染就是指病人在医院中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也包括在出入院前后获得感染。但病人在入院之前已经感染,或者在入院时已经处于潜伏期,这种感染不属于院内感染。医生和护士在医院工作中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下面就消毒供应中心如何预防院内感染做一些分享。
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首先在消毒供应中心建立起专门的消毒管理的制度和条例。从消毒的隔离、质量监督管理、设备和机械管理等方面制定出详细的规范和使用的流程,做好工作的安全防护措施和突发情况预案,在面对意外情况时可以快速地反应,将风险控制在最低。
二、合理布局供应室的功能区域并完善各项工作流程
对消毒供应中心房间和功能区的合理布局可以有效地防止病毒之间的交叉感染。布局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设置专门无菌的环境和灭菌区,并且要规范工作的路线和流程,陈列的物品同样要区别清洁和有污染的程度,要在一切环节避免交叉感染可能性的存在,严格按照十大流程顺序进行,坚决避免逆行情况的发生。要用宣传栏和告示的方式对每一个区域进行标志和区别,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防止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也方便工作人员开展工作。并且对工作人员要进行定期的培训工作,安排专人负责对应的区域和设备的管理,划分每一个人的工作区域和辅助区域。并且还要在缓冲间设置洗手间,单独设置传递清洁设备和污染设备的运输通道以及消毒工作人员的缓冲肩带。并且要把包装和灭菌的区域设计成封闭的样式,可以保证工作区域中没有任何的灰尘等,这样也方便后续工作人员的清理。在最初的设计装修中,可以将墙角、阴角设计成弧形,并且安装防水等性能较强,具有安全性的电源插座。也要做好地面的处理,做好防滑,选择具有很强耐腐蚀性的材料,并且对污水进行处理,有效地保证设备和供应室的清洁。
三、加强复用诊疗机械、器具和物品的质量管理
对在医疗过程中经常使用到的机械设备进行格外的清洁处理,包括各种机械设备和敷料器械保障等,并且在包装上标明清洁的时间和失效的时间和负责的专门人员,将这些内容清楚地表明在包装上,保证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行为和流程都符合要求和标准。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员对这些设备分别核对检查,保证信息没有错误之后再进行设备和机械的包装,如果包装出现问题,就要及时地将包装排除在灭菌室之外。并且包装在包装的时候不要过紧不要过松,规格检查平整,认真核对机械设备的数量,不要出现任何错误。并且消毒供应中心还要严格地按照行业的流程开展工作,确保每一个步骤和每一个行为符合要求。对于无菌的物质,一定要保证存放在无菌的环境中,在包装之前,认真严格检查清洗的质量和机械功能的正常使用,确保每一个包装过的产品都可以正常安全地使用。
四、应用正确的灭菌方法
消毒供应中心除了对设备和机械进行包装消毒之外,还需要进行灭菌。这一环节对工作人员的要求较高,需要专业的负责人员认真地按照工作规章进行操作,积累相关的技能和知识。并且工作人员要格外的关注灭菌过程中温度和时间以及饱和蒸汽的含量,认真检查无菌物品。按照国家发行的行业标准进行包装设计和包装的使用,这样就不需要拆开包装就可以直接观察到设备的消毒情况和时间等重要的信息。
在做生物监测的时候,一定要在无菌的状态中进行,对难以灭菌的部分再三进行检查和灭菌,如果检测不通过,需要立即召回,重新进行灭菌处理,持续三次检测达标之后才可以进行正常的使用中。如果检测的结果以失败而告终,需要由专业的人员进行原因的分析,做好记录工作,投入检测,一直达到标准之后才可以投入使用。并且对灭菌的质量要进行长期的监督管理,至少要维持三年以上。借助信息化软件和系统方式对灭菌情况进行实时的统计和分析,提高管理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