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中ICU以及急诊科是极其特别的存在,每天抢救了无数的生命,所管理的患者普遍症状危重、生命危急。其中护理工作是危重症患者治疗的关键环节,护理干预可以减轻病症带给患者的疼痛,保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让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续。那么关于危重症护理的基本常识你了解多少呢?
识别、判断危重症的“八征”
部分患者会出现疾病突然进展的现象,在短时间内便会发展为危急重症,因此如何正确识别和判断危重症患者成为了护理人员所需要掌握的要点,这样才能够保证护理人员及时对其实施危重症护理。护理人员需要从常见体征入手,判断患者身体状况是否异常。
1.体温:正常体温在36℃~37℃,超过37℃代表存在身体高热因感染所引起,低于35℃则代表处于全身衰竭状态。
2.脉搏:正常脉搏每分钟跳动60次到100次,且跳动有力,当心率超过每分钟100次存在发热、低血钾、休克问题,且脉率低于心率存在心房颤动。脉搏细弱患者有休克、心功能不全的危险。
3.呼吸:正常呼吸次数为每分钟16次到20次,呼吸浅快、不规则,部分时候有叹息样表现多发生在濒死患者中。
4.血压:收缩压正常情况下大于90mmHg,平均动脉压在70mmHg以上,血压如低于正常数值有休克的概率。
5.神志:采取格拉斯哥评分评价神志状态,9分及9分以上代表正常,如果低于9分,且存在嗜睡、神志不清有昏迷的概率,是重症晚期患者的常见表现。情绪烦躁、紧张属于意识障碍,是休克的早期评价指标,护理人员不能随意使用药物平复患者情绪,应综合分析其他体征是否异常。
6.瞳孔:正常瞳孔直径在2mm到5mm,两个瞳孔具有等大等圆的特点,瞳孔涣散增大、固定代表患者心跳停止可能性较高,若呈现为双侧散大的表现,代表颅内压上升,或者患者已经处于濒死状态。
7.尿量:正常尿量每小时超过30ml,如果小于5ml代表存在休克、急性肾衰、休克的表现,每天尿量超过3L或者连续2小时尿量超过200ml为尿崩。
8.皮肤黏膜:皮肤苍白,四肢处于湿冷状态提示有休克的可能性,如果有黄染的表现代表存在黄疸问题,广泛出血代表凝血功能异常,甚至可能出现了全身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问题。
如何做好危重症护理?
危重症护理应当根据患者的个人身份体征变化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当患者呼吸困难需要调整体位,立即进行气道开放干预,辅助患者吸氧,防止由于缺氧而引发休克。大出血患者应在短时间内为其补充血液,扩充血容量,第一时间建立静脉通路,针对出血原因采取止血措施。如果患者昏迷需要让患者持续吸氧,构建静脉通路。患者如果已经为濒死状态应先让患者保持仰卧,通过心肺复苏对患者进行抢救,同时联合电击除颤以及药物。危重症患者从午夜到凌晨这一阶段极其容易出现病情突变,此时心率和血液流动速度减慢,血液变得粘稠,心肌收缩力下降,容易诱发心衰、脑卒中、哮喘等疾病,如未及时干预会使患者死亡。因此夜间需要增加巡视次数,安排专门人员进行夜间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