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小细菌 大危害
2023-11-15 12:50:05
作者:杨蕊
作者单位:北京市昌平区医院 消化内科
幽门螺旋杆菌是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细菌之一,是人类最古老且最密切的伙伴之一。最初,科学家在显微镜下发现了它,历经一个多世纪才逐步认识它、重视它,因为它能够引起一系列消化道疾病,那么它究竟有多大的危害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幽门螺旋杆菌。

什么是幽门螺旋杆菌

它是一种螺旋形、微需氧的革兰氏阴性细菌,长

2.5~4.0微米、宽0.5~1.0微米。具有鞭毛结构,有超强的运动能力,能进行快速螺旋状移动,能紧紧黏附在胃粘膜表面,并且通过黏附素避免随食物被胃排出它存在于胃及十二指肠各区域,人是其唯一自然宿主和传染源。它是目前发现的唯一可以在胃酸中生存的细菌,胃酸浓度越大,其繁殖越快。它能产生多种毒素因子,这些毒素因子能破坏胃黏膜屏障,使机体产生炎症和免疫反应,增加胃泌素和胃酸的分泌,从而逐渐引起胃部问题。但它也有弱点——不耐热,高温煮沸一会儿就可以把它杀死。对外界环境抵抗力不强,各种常用消毒剂很容易将之杀灭。

幽门螺旋杆菌会不会传染?

会传染!今年6月3日,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等单位发布《中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防控》白皮书指出,我国居民幽门螺旋杆菌人群感染率近50%,不

同人群感人率在35.4~66.4%之间。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与年龄、生活区域、生活习惯、经济条件和受教育水平有关。

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播可通过手、不洁食物、不洁餐具、水源等途径传染,“经口”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和途径,人是唯一传染源,儿童是易感人群。在日常生活中,最容易传播幽门螺旋杆菌的途径就是共餐,导致家庭感染,具有家族聚集性,父母均阳性者的子女,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显著高于父母均阴性者,夫妻一方幽门螺旋杆菌阳性,其另一方感染率增高。

幽门螺旋杆菌有哪些危害?

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现,可导致不同的结局。大多数人没有明显症状,一部分患者会慢慢出现相应的胃部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约10%)、消化性溃疡(约10~15%)、直至胃恶性肿瘤(约1%),表现为上腹疼痛、泛酸、嗳气等消化道症状。

世界癌症组织明确提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胃癌的头号致癌因子。如果你不在乎、不重视,它会慢慢演变成胃癌。但是也无需恐慌,并不是意味着将来一定会得胃癌,两者有关联,但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研究显示,如早期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则可降低胃癌发病率。平时

对你的胃多关照一些,别总是刺激它。

幽门螺旋杆菌如何检测?

幽门螺旋杆菌检测方法包括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类。

1.侵入性的幽门螺旋杆菌检测方式——依赖于胃镜检查,需要配合胃镜取活检进行。

2.我们通常所采取的就是非侵入性的幽门螺旋杆菌检测方式——尿素呼气试验,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具有准确性高、特异性强、操作方便快捷等优点。它有两种方式,即碳13或碳14呼气试验。这两种检测方式在原理上大同小异,只是碳13放射性更小,更为安全,能够适宜于儿童和孕妇。如果结果显示阳性,那就说明你被它感染了。

值得注意的是,尿素呼气试验前必须停用质子泵抑制剂至少2周,停用抗菌药、铋剂和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至少4周。

幽门螺旋杆菌能治好吗?

近十年来,我国主要的经验性治疗根除方案为铋剂四联方案,标准剂量为质子泵抑制剂PPI+铋剂(2次/天,餐前半小时口服)+2种抗菌药物(餐后口服),疗程为14天。方案中具体药物可根据自己的药物使用史、费用等进行个体化抉择。一定要“联合、足量、规律”用药,严格禁止给予“蜻蜓点水式”的用药,而且用药期间不能喝酒。

其实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只需要听医生的话,是可以治愈的!规范治疗,一次根治,注意预防再感染,减少复发,减少耐药。值得注意的是,在完成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治疗后至少1个月,要常规评估根除效果,也就是再复查幽门螺旋杆菌。

生活中如何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我们日常生活习惯密切相关,预防感染我们要做好这些事:

1.提倡分餐,餐具要定期煮沸消毒。增强使用公筷、公勺的意识。避免家庭性感染。

2.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重口腔卫生,餐饮卫生,饭前便后勤洗手。

3.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喝生水、吃生的食物,避免浓烈、辛辣食物及大量饮酒。少吃熏制、腌制、富含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食品,多吃新鲜水果、蔬菜。

4.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及充足的睡眠。增强健康理念,定期体检。

请大家不要轻视幽门螺旋杆菌这个小细菌,否则会带来大危害!但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常见、可治、能防的,正确认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让我们一起捍“胃”健康,享受无“幽”生活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