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儿童住进ICU该如何看护?
2023-12-29 21:59:53
作者:文静
作者单位:南宁市第九人民医院护理部

  很多人对ICU谈之色变,认为只有不治之症的人才会进入ICU,尤其是儿童住进ICU后,很多家长情绪失控,再加上ICU不让家属陪护,很多家长的恐惧、消极等心理也会持续加剧。其实,家长们不用担心,ICU是医院最关键的部分之一,其中的护理人员有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且病区24小时专人看护,能够很好的照顾儿童,让他们快速康复。以下我们就围绕儿童住进ICU的看护进行论述,向大家科普相关的知识。

  为什么儿童住进ICU后,家属不能陪护?

  儿童住进ICU后,家属一般不能陪护主要是出于以下几个原因:

  1.控制感染风险

  ICU是重症监护室,病人的免疫系统可能较弱,容易感染。为了保护病童的健康和安全,限制家属接触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2.专业护理需求

  ICU提供高度专业化和细致的护理,包括对各种设备的监视与维护、病情评估、各种治疗措施等,家属可能没有相应的医疗知识和技能,不能提供有效的护理支持。再加上家属进入ICU后可能会使用手机,则会对重症监护室内的各种仪器产生干扰,也会对治疗产生一定的影响。

  3.保护家属心理健康

  ICU环境非常复杂和紧张,有时可能出现紧急情况,这可能给家属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焦虑。为了保护家属的心理健康,减轻他们的负担,以便更好地照顾自己和病童的需求,一般不允许家属陪护。

  虽然家属一般不能陪护,但医院通常会设立适当的探视时间,以确保家属能够与病童进行交流和关怀。此外,有些医院也可能允许家属通过窗户或视频通话等方式观察和与病童保持联系,所以家长们也不需要过于担心。

  儿童住进ICU该如何看护?

  儿童住进ICU(重症监护室)时的看护涉及多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心理支持

  ICU的环境对于儿童和家庭来说都具有很大压力,因此提供心理支持非常重要。医护人员应与家长保持良好沟通,告知病情及治疗方案,让家长了解孩子在ICU的治疗过程。同时,鼓励家长在适当的时候陪伴孩子,以增强亲子关系,帮助孩子度过难关。

  2.防护措施

  ICU内存在各种感染风险,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感染控制措施,如佩戴口罩、手套、护目镜等。同时,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病情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为孩子提供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

  3.舒适护理

  护理中注意尽量减轻孩子的不适感,如保持室内温度适中、调整病床姿势、适当使用止痛药等。此外,为孩子提供温馨的环境,如放置玩具、挂画等,以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

  4.个性化护理

  针对孩子的年龄、病情和需求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例如,为年龄较大的孩子提供隐私护理,尊重他们的独立性;对于病情稳定的孩子鼓励他们参与治疗决策,以提高治疗依从性。

  5.康复护理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开展康复护理,如肢体活动、呼吸训练等,帮助孩子尽快恢复健康。同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心理问题。

  6.持续关注

  在孩子出院后医护人员应持续关注孩子的康复情况,定期进行随访,确保孩子得到良好的家庭护理。

  7.注重家长沟通

  很多家长对儿童进入ICU存在错误的认识,认为孩子进了重症监护室就表示很难再出来,担心、害怕等情绪都会随之产生。再加上孩子进入重症监护室后家长不能进入陪伴,看不到孩子的具体情况,常常感到压力增大,焦虑、恐惧等情绪都会加重,大多家长连饭也不想吃。这里需要医护人员与家长沟通,其实大家也不需要过于担心,重症监护室是病人的“保险箱”,孩子在进入重症监护室会获得最精确的照顾,所以家长们不需要担心。

  8.相信医护人员

  ICU的医护人员被称为“提灯女神”,她们有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护理经验,能够为ICU内的每一个患者提供专业、精确的护理服务。所以家长们,相信医护人员很重要。

  总之,儿童住进ICU时的看护需注重心理支持、防护措施、舒适护理、个性化护理、康复护理和持续关注和与家长沟通、相信医护人员等方面,这样能够保障孩子的安全和快速康复。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