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输血是一种特殊的输血疗法,涉及从个体身上 采集血液及其成分并加以储存。此外,当个体发生出血 时,其流失的血液也会被收集并经过处理。在需要时,这 些储存或处理过的血液及其成分会被回输给同一个体, 以此作为治疗手段。
自身输血具有以下显著优势:首先,它能有效预防通 过血液传播的疾病,例如肝炎、HIV/AIDS、梅毒和疟疾 等;其次,由于使用的是患者自己的血液,因此无需进行 血型匹配和交叉试验,从而降低了异体输血中可能出现 的免疫反应,如溶血、发烧或过敏反应的风险;此外,这种 方法还减少了由于输血错误引发的事故风险;再者,通过 反复的自体放血,可以刺激红细胞的再生,加快术后患者 的造血速度;最后,自身输血还有助于缓解医疗机构面临 的血液供应紧张问题。
自身输血的分类:贮存式自身输血、稀释式自身输 血、回收式自身输血。
自身输血适用于以下情况:1.计划进行的手术中可能 需要输血的病人。2. 为避免在分娩过程中进行异体输血 的孕妇。3. 曾经历过严重的异体输血反应的患者。4.具 有罕见血型或以往配血时遇到难题的个体。5.居住在偏 远地区,供血不足但可能需要输血的病人。6.健康人士预 先储存自己的血液以应对紧急情况。
自身输血禁忌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采血可诱 发疾病发作的患者。2. 患者若存在败血症的可能性或正 在接受抗生素治疗。3. 肝脏或肾脏功能不正常的病人。 4、患有重大心脏或肺部疾病的个体。5. 面临贫血、出血问 题或血压低于正常水平的患者。
输血科开展自体输血的合法性:《医疗机构临床用血 管理办法》 第十一条,输血科及血库的主要职责中明确 提出,输血科要参与推动自体输血及血液保护及输血新 技术,根据临床治疗需要,参与开展血液治疗相关技术。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七条,术前自身贮血由输血科负 责采血和贮血,经治医师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
目前,我院输血科主要开展的自体输血方式主要为 贮存式自体红细胞单采,由输血医师和护士组成血液治 疗小组。贮存式自体红细胞单采:是指将择期手术患者 红细胞通过血液成份分离机进行离心分离成红细胞及其 他成份,将其他成份回输,单独收集红细胞并加入红细胞 保存液,按规定保存供手术期间或术后自体输血用。使 用材料为四川南格尔生物医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 NGLXCF3000 血液成份分离机、配套耗材一次性使用单 采血液成份分离器、血液保存液I(ACD—A)、红细胞保存 液MAP等。在开展贮存式自体红细胞单采初期,首先通 过我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修改我院自身输血管理制 度,明确自身输血适用标准和范围,建立贮存式自体红细 胞单采临床操作流程,在临床用血申请信息系统建立贮 存式自体红细胞单采申请单和贮存式自体红细胞单采知 情同意书,根据择期手术需要备血的患者基本情况( Hb> 120 g/L Hct>34%,心功能Ⅱ级以上),由临床医师开具贮 存式自体红细胞单采申请单,输血科医师现场进行综合 评估,如病人符合采集条件,向患者及其家属讲明进行贮 存式自体红细胞单采的意义,使用的设备及材料的方法、 效果,以及可能出现的意外,并签订贮存式自体红细胞单 采知情同意书,再由输血科护士采血、标识(热合、标签、 核对、入库),将血液贮存于输血科专用贮血冰箱,待术中 或术后回输。 自体血一般术前 3 天采集,采集量为 200- 400ml,输注原则为先输自体血,再输异体血。
贮存式自体红细胞单采采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施 行自体红细胞单采,患者相关指征必须满足自体血采集 相关要求。2.在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 检查穿刺部位是否出现肿胀或渗血,并确保血液流动畅 通无阻。3.观察管道中血浆颜色变化,如有凝血现象立即 停止。4. 治疗完成后,患者的活动应受到限制,需仔细监 控体温变化。如发现感染迹象,应立即通知医生并及时 进行处理。在必要情况下,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 定期监测血压以预防低血压的发生,并注意是否有出血 现象。5.输血科应作好贮存式自体红细胞单采的记录,并 按血液贮存的相关村注和标准贮存血液,待患者手术时 或术后恢复期输注。输血科应与手术室或病员科室作好 血液交接验收,并作好相关记录,手术室或病员科室接到 患者自体血液时应仔细核对患者信息,确认是患者本人 自体血液,避免错输异体血。 (南充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