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失眠的分类与表现
2024-01-12 14:24:27
作者:史晓巍,刘仁俊
作者单位:上海市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
失眠主要指在有睡觉条件的情况下,没有睡觉的欲望。失眠者一般均有睡眠维持困难、睡眠起始困难、长期未恢复性睡眠、早醒等异常表现。由于睡眠不能保证每天有充足的时间休息,所以在白天会出现乏力、疲劳、注意力难以集中、职业能力衰退、记忆力变弱等。部分失眠者还会出现焦虑、易怒等不良的情绪,因其出现一系列不良的反应。鉴于失眠已经成为现代都市不少人出现的症状,下面对失眠进行分类,说出不同类别的表现。

1.失眠的分类与表现

1.1生理心理性失眠

该失眠也被称之为习得性失眠或条件性失眠,主要特点是过于关注睡眠本身,因为对睡眠过于焦虑,反而影响到睡眠,导致在夜间不能正常入睡。

在心理觉醒的情况下,也会出现失眠的情况。在快要睡着时想到某些事情,因自身不具有控制能力,将会妨碍睡眠,不能正常入睡。

本打算睡一会或者正常睡觉,但是在具有睡觉条件的情况下,没有睡觉的想法。

在家中不能快速入睡或无法入睡,但是在外面可以正常睡觉。在正式环境中,依然不能于正常睡眠时间入睡,

在卧床休息时,身体一直处于僵硬的状态,自然会影响到睡觉。即便想要睡觉,但是不能放松身体,所以处于失眠的状态。

对于出现失眠情况的人,其受到生理心理的影响,在夜晚醒来后便会失去睡意,不能再次入睡。还有部分群体在每天凌晨时段醒来,醒来过早却不能继续入睡。出现此种情况,可能是生物钟遭到破坏,所以不能按照正常的作息睡觉休息。导致每天夜晚醒来或凌晨早醒,也可能是心理问题导致,但是无论哪种因素诱发,均会对失眠者心理与生理形成不小的影响。如果失眠情况持续一段时间,失眠者将会因睡眠时间得不到保证,出现较多异常的行为,患上疾病的可能性也大增。

生理心理性失眠者均存在卧床后觉醒程度高、条件反射性睡眠障碍等问题,所以不能正常入睡。多数生理心理性失眠者反映,每次想要睡觉时,均会突然想到什么,然后不能对其进行控制,会任由思想在头脑中放映,所以不能入睡。生理心理性失眠者因形成条件反射,在每次入睡时均会突然涌入思想,长此以往对睡觉产生紧张感。在心理压力过大,不能放松机体 的情况下,自然会影响到睡眠质量。

部分生理心理性失眠者在家中可以正常入睡,但是在外便会出现失眠的问题。此类生理心理性失眠者已经认定睡眠环境,一旦环境发生改变,将会在睡觉时有不适感,影响到睡眠。还有部分生理心理性失眠者在卧室中不能入睡,但是在客厅或者在外面可以入睡。此类人群认为某地方为正式睡眠环境,心理会出现抵触感,每次均会在睡觉时受到影响,不能正常入睡。

对心理性失眠者进行研究,发现其在睡眠时出现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在某次突发事件后存在,因此可以将其视为导致失眠的诱因。导致失眠的诱因可能为过大的工作压力、家庭变故、情感受挫等,因一次突发事件可能会形成长期失眠的行为。

1.2适应性失眠

该症状主要在某一时段出现,大部分人均会出现适应性失眠,只是失眠的程度存在差异。其中的绝大多数失眠者,失眠症状会随着时间慢慢消失,并不需要进行特殊的治疗。对于适应性失眠的患病群体,其睡眠紊乱主要是受到应激源的影响,一般为精神社会、心理、环境、人际交往、身体。急性应激源是导致适应性失眠群体失眠的主要原因,在其解除后患者睡眠紊乱的症状也会慢慢消失。部分适应性失眠患者,因失眠期间过于焦虑的原因,可能会导致适应性失眠症状加重,在其他因素的干扰下向焦虑失眠过渡。

1.3精神障碍性失眠

该类型在门诊中相对常见,主要受精神疾病的影响。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是导致失眠常见的症状。其中因抑郁症失眠的患者,以老年人居多,表现为睡眠紊乱,清晨早醒。

2失眠的应对建议

2.1营造睡眠环境

睡觉场所对能否入睡的影响也不小,如果在光线过于明亮的环境中,自然会影响到睡眠,失眠情况极易在此情况下出现。此外,如果睡觉场存在异味或者过于脏乱,同样会影响到睡眠。因此,需要对睡觉场所的光线进行调整,同时做好相关场所的打扫。

2.2适当运动

对于失眠者可以选择运动的方式进行改善,其对很多人均适用。人在运动中大脑会受到刺激,分泌5-羟色胺,其具有助眠的作用,可以改善失眠 的情况。每天进行适当的运动,可以改善个人的情绪,让人变得愉悦、开心、因此,对于出现失眠症状的人群,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结合自身肢体运动能力,给出相应的运动方案,其中注明运动的频次与运用量,并且严格的实施,在失眠症状改善中具有作用。

在我国经济快节奏的发展中,人们承受不小的压力,部分群体因此出现较多的异常表现,失眠就是其中的一种。本次对失眠进行分类,同时指出不同类别的表现,结合现有资料提供有助睡眠的建议。对于因生理或心理失眠的群体,通过营造良好睡眠环境与适当运动的方法,有助个体入睡,可以较大程度的提高睡眠质量。对于适应性失眠者,在一段时间后睡眠时钟将恢复正常。对于精神障碍性失眠者,需要接受专业医生的治疗,按照医生给出的建议服用药物,不能出现中途断药或违规用药的情况。此外,失眠者还需要维持良好的心态,从而利于失眠症状的改善乃至消失。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