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冠心病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由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的血管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严重缺血缺氧而导致的心血管疾病,其诱发原因众多,如糖尿病、肥胖、寒冷刺激、不良情绪、饮食、遗传因素、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等。临床医学上将冠心病分为两类,分别为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其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危险性较高,突发后若干预不及时,患者可能会死亡。由此可见,冠心病的危险性极高,患者自身一定要高度重视,虽然其属于慢性疾病,但是患者仍须长期接受规范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虽然在短期内能减少冠心病复发,但是相关研究显示,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10年内的死亡风险仍旧相对较高。基于此,针对性治疗联合有效干预可以有效控制疾病发展,并改善疾病的发病症状,将疾病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降到最低,从根本上保证患者生活质量。
2冠心病的发病症状有哪些
2.1气短或疲劳
气短是冠心病患者常见发病症状,患者经常在运动后出现气短情况,休息后气短情况明显减轻。此外,在患者平躺时也可能出现气短的情况,患者转为坐姿后气短就会减轻。疲劳也是冠心病患者最为显著的发病症状之一,主要原因就是供血不足,供血、供氧无法达到心脏及机体需求,神经中枢受到刺激,患者就会出现疲劳的情况。
2.2恶心、反胃
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恶心、反胃情况的发生可能与消化不良及植物神经紊乱相关,其中消化不良的主要诱因是冠状动脉狭窄或痉挛导致心肌下壁发生病变,其会对胃肠道产生刺激,患者就会出现恶心、反胃的情况;而植物神经紊乱往往由患者心理压力过大引起,胃部在植物神经紊乱后处于不受控的状态,从而诱发恶心、反胃。
2.3头晕
冠心病患者发病时出现头晕可能与脑供血不足有关。冠心病患者本身存在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情况,其病变导致血管狭窄,极易发生堵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的同时,会导致脑部出现供血不足的情况,患者就会出现头晕情况,部分患者可能伴随睡眠障碍与记忆力下降,日常生活受到直接影响。
2.4压迫感
冠心病患者胸部压迫感往往在心绞痛症状发生时,患者因疾病原因导致冠状动脉较为狭窄,在不良情绪、高强度体力劳动等因素影响下出现心肌缺血的情况,胸部压迫感就较为明显,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会偶尔出现。这种感觉就像是胸口上有一块大石头,压迫感可能持续数小时,影响患者日常活动的进行。
2.5心绞痛
心绞痛也是冠心病常见发病症状,其与患者体力活动及情绪等因素相关,在患者体力活动较重或情绪激动时极易发生,患者会突感心前区疼痛,严重可能放射至左肩、左臂或手指。冠心病患者早期心绞痛在稍作休息或情绪稳定后会有所缓解,随着病情的加重,心绞痛持续时间变长,且休息或情绪稳定不能缓解,口服硝酸甘油等扩张冠状动脉药物缓解效果均不理想时需要及时就医。
3如何巧借穴位按摩缓解冠心病症状
3.1内关穴
内关穴在前臂正中央,手腕横纹向上三指宽处。内关穴在按摩时采用点揉的方式。在按摩右手内关穴时,左手拇指置于右手内关穴上,向下用力,以轻微压重感为原则,在力度不变情况下轻微旋转揉动,揉动时间在1min左右,产生轻微酸胀感即可结束。在按摩左手内关穴时操作相同。点揉内关穴可以在任何时间段、任何地方进行。点揉内关穴可以进一步增强心肌的无氧代谢能力,即使在缺血缺氧情况下,心肌仍旧能够正常工作,这有利于缓解冠心病患者气短或疲劳、头晕、压迫感、心绞痛等症状。
3.2神门穴
神门穴在手腕部,手腕靠近小指的一侧有一条明显的筋,这条筋与手腕横纹相交的凹陷处即为神门穴位置。神门穴在按摩时也采用点揉的方式,具体操作与内关穴操作一样,在点揉时可适当加重力度,两只手神门穴点揉持续时间均为1min,一般在晚睡前进行。点揉神门穴可以舒缓中枢神经,起到安全养身的作用,避免植物神经紊乱情况的发生,缓解患者恶心、反胃等症状。
3.3膻中穴
膻中穴在胸部,位于胸部正中线,两乳头连线的中点。膻中穴也采用点揉方式,操作与点揉内关穴相同,患者在点揉时以保证自身舒适度为前提,用任意手进行操作均可,点揉时持续时间为1min,一般在晚睡前或早起时进行。点揉膻中穴不仅预防患者神经过于紧绷,同时稳定情绪,从而达到缓解冠心病症状的目的。
3.4大包穴
大包穴在侧胸部,位于腋下中线,第6个肋骨间隙处。大包穴采取点揉的方式进行,操作与点揉内关穴一致,需要注意的是,在点揉左侧大包穴时需用左手操作,右侧大包穴同理,需用右手进行,点揉时间持续1min,一般在晚睡前进行。点揉大包穴能够迅速增加心肌收缩力及心肌供血,在冠心病患者症状突发时,点揉大包穴可在最短时间内缓解疾病症状,进而有效降低疾病风险性,所以点揉大包穴一般用于冠心病患者急救。
3.5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侧,位于外膝眼下3寸,与胫骨前缘距离一横指的长度。足三里穴采取点揉方式,点揉操作与点揉内关穴相同,区别在于点揉足三里穴时力度要相对较大,且左、右两腿均需点揉,点揉持续时间为1min,操作时间及场所无限制。点揉足三里穴能够疏通机体经络,有效缓解冠心病患者疲劳、恶心、反胃等症状。
3.6血海穴与三阴交穴
血海穴在大腿内侧,在患者屈膝时,位于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四头内侧头的隆起处;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位于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处。血海穴及三阴交穴均采用点揉的按摩方式,二穴点揉操作均与点揉内关穴相同,左、右两腿的血海穴及三阴交穴均需点头,每个穴位点揉时间持续1min,一般在晚饭后进行。点揉血海穴与三阴交穴能够减少部分血液指标含量,从而有效降低血脂、红细胞沉降率等指标水平,防止冠状动脉狭窄情况更严重,冠心病心绞痛、头晕等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此外,因点揉血海穴与三阴交穴还具有改善血液循环及血管条件的作用,冠心病患者点揉二穴可控制疾病发展,从而达到降低疾病危险性的根本目的。
冠心病的气短或疲劳、恶心、反胃、头晕、压迫感、心绞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其作为慢性疾病,除长期规范化治疗外,实施有效干预措施也十分重要,如穴位按摩。穴位按摩以中医辨证理念为指导,秉承“防重于冶”的原则,有效缓解冠心病患者症状。在实际操作时,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点揉内关穴、神门穴、膻中穴、大包穴、足三里穴、血海穴与三阴交穴等穴位,从而达到缓解冠心病症状的目的。
项目类型:浦东新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健康科普项目
项目名称:让中医康复走进老年冠心病人家
项目编号:PWKP2023B-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