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绒毛膜下出血?
绒毛膜下出血又叫“绒毛膜下血肿”,是绒毛膜板与蜕膜分离出血,血液聚集在绒毛膜与底蜕膜之间而形成的血肿。妊娠早期表现为妊娠囊后的低回声或无回声的新月形区域,在妊娠中期表现为胎膜后的低回声或无回声的新月形区域。
很多人并不知道什么是“绒毛”,“绒毛膜板”以及“蜕膜”等名词。简单而言,在胚胎发育初期,其周围包绕一圈毛茸茸的绒毛,随着胚胎的发育,一部分绒毛发育茂盛,形成胎盘组织的胎儿部分。其余绒毛膜退化变平滑形成胎膜的一部分。在绒毛发育的过程中,由于血液循环异常、绒毛发育不良、子宫异常收缩、还有一些其他原因,最终发生绒毛膜下出血。
二、绒毛膜下出血的孕妇有哪些表现呢?
绒毛膜下出血的孕妇通常无任何临床表现,仅在超声检查时提示妊娠囊周围间低回声或无回声区域,也有一部分孕妇会出现下腹坠胀感、阴道出血等表现。
三、为什么会发生绒毛膜下出血?
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妊娠早期会发生“绒毛膜下出血”呢?那是因为随着医学超声的巨大进步使产科的诊断更加准确,发现了更细微的异常情况。对于绒毛膜下出血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无明确定论,研究者们发现可能由于母体内分泌异常(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生殖道感染(阴道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结缔组织病、干燥综合征、免疫紊乱等)、母儿免疫相互作用失衡、辅助生殖、子宫异常收缩等导致蜕膜免疫性血管炎、血管内微血栓形成、蜕膜血管破裂、滋养层异常侵袭等有关。
四、绒毛膜下出血严重吗?会流产吗?
妊娠早期发生绒毛膜下出血的孕妇,病情严重吗?会发生流产吗?这是大家都非常担心并且关心的问题。严重与否、是否会流产取决于血肿的大小、母亲的年龄和孕周。
1、按照血肿/孕囊面积比例法评估:
轻度血肿:血肿/孕囊面积<1/3
中度血肿:血肿/孕囊面1/3-1/2
重度血肿:血肿/孕囊面>2/3
2、血肿/孕囊体积比例法:
小血肿:血肿/孕囊体积<25%
中等大小血肿:血肿/孕囊体积25%-50%
大血肿:血肿/孕囊体积50%-75%
特大血肿:血肿/孕囊体积>75%
随访观察中,血肿属于轻度或小血肿,往往预后较好;随访过程中,血肿逐渐减小,也代表预后病情好转;如果监测血肿逐渐增大,出现重度或者特大血肿,往往提示预后不良,流产风险较高。
另外妊娠越早发现绒毛膜下出血,母亲年龄越大,随后妊娠失败的风险越高。
五、有了血肿该如何治疗呢?
有了血肿不用着急、也不用害怕,对于第一次发现小的、轻度的血肿,到产科门诊寻求专业指导,遵医嘱给予孕激素(黄体酮、地区孕酮等)支持、解痉、止血等对症处理、必要时可口服中药类安胎治疗,适当休息,避免重体力活动及提重物,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门诊定期随访。那对于重度的血肿,大的、特大的血肿也不必过分焦虑,不要放弃,这样的血肿往往合并子宫异常收缩,需要住院给予抑制宫缩、对症支持治疗,与此同时针对高危因素寻找病因,若能寻得相关病因即对因治疗,往往也可以有良好的妊娠结局,获得健康宝宝。
最后希望医学不断的发展进步,能够寻得此病的发病机制,针对病因治疗,帮助每一位孕妈妈都能平安健康的把宝贝带到这个世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