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溶膜是一种新的药物剂型,突破了传统口服给药方 式,为口服药物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口溶膜是一种特殊的 薄膜,如“邮票”般大小,其中包含了药物和适宜的成膜材 料,它的设计原理是基于透皮贴剂技术,当口溶膜被放置在 患者的舌头或其他口腔粘膜组织上时,由于口溶膜中含有 亲水性聚合物和其他辅料,薄膜会立即被唾液润湿,迅速水合并附着在使用部位,这些聚合物和辅料有助于薄膜快速 溶解,以释放包裹的药物。因此将它置于舌上,在不喝水或咀嚼的情况下,口溶膜也能在唾液中快速溶解并释放药物。
口溶膜的优势
首先,口溶膜的厚度薄且面积只有 5~20cm2,体积 小,重量轻,耐折抗拉,无需水和液体即可服用,这使得它 非常方便携带和使用。其次,口溶膜的剂量准确,可以避 免药物过量或不足的情况出现。此外,口溶膜在口腔中能 够迅速崩解,一般为30秒至1分钟,使得药物能够迅速释 放经口腔粘膜吸收,且颊膜和舌下给药的口溶膜可以避免首过效应。首过效应,指某些药物经胃肠道给药,在尚未 吸收进入血循环之前,在肠粘膜和肝脏被代谢,而使进入血 循环的原形药量减少的现象,也称第一关卡效应。而口溶膜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使药物更好的吸收从而发挥 良好的药效。
口溶膜的局限
首先,口溶膜的制备工艺和储存要求较高,这可能导 致其价格相对较高。其次,口溶膜的释药速度和持续时间难以精确控制,不自主的唾液分泌以及咀嚼、吞咽等口腔 活动会加速药物离开作用部位而影响吸收,这也可能会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此外,口溶膜剂型并不适用于所有药品,它们适合一些需要较小剂量且高活性的药物。对 于需要较大剂量的药物,例如抗生素,快速溶解的口溶膜可能不是最佳选择。部分药物受脂溶性、解离度、分子质量等的影响, 不能通过口腔黏膜吸收进入血液,也不宜制成口溶膜剂型。
口溶膜应用领域及国内上市的药物
目前口溶膜在镇痛、抑郁症、精神分裂症、高血压、糖尿病、哮喘、止吐、帕金森病、老年痴呆、勃起障碍等疾病领域都有应用,国内口溶膜研发相对滞后,我国共有6款国 产口溶膜获批上市,分别为奥氮平口溶膜、孟鲁司特钠口 溶膜、昂丹司琼口溶膜、他达拉非口溶膜、盐酸美金刚口溶膜,阿立哌唑口溶膜。随着对理论知识的了解以及技术的进步,口溶膜剂型将会在我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口溶膜的适用人群
对于难以吞咽片剂或胶囊的特殊患者,如儿童、老年 人、长期卧床、术后呕吐等,这些患者群体可能存在吞咽或 咀嚼困难,口溶膜的出现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并且 随着慢性疾病的高发,慢性病患者不断增加,此类患者通常需要长时间甚至终身服药,口溶膜的出现提高了患者服 用药物的顺应性,降低了药物的副作用,增强了药物的安 全性。而对于需服药但会产生抵抗的精神疾病的患者来 说,口溶膜可以确保他们能够按时按量服药,从而更好地 控制病情。
口溶膜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洗净双手并擦干,按包装袋箭头标示将未密封面朝 上;撕开药袋,取出薄膜,立即置于舌尖上。药物完全溶解 后可随唾液吞咽,服药后洗手。保持药品干燥、手干燥,不 要咀嚼或直接吞下整个膜片。药品储存时,将药物放在儿 童接触不到的地方,以免儿童误服。
小结
总的来说,口溶膜是一种创新的口服给药系统,它改变了我们对口服药物的认知。口腔膜与目前传统药物剂 型相比,具有崩解和溶解迅速、药物释放迅速、副作用小以 及生物利用度高等诸多优点。在特殊人群用药方面解决 了吞咽困难的问题,并且其给药方式简便、方便携带等特 点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用药依从性,使特殊患者得到更 规范的治疗。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科研成果能转化 为这类创新药物,为患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治疗选择。通 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希望增加公众对口溶膜的了解和认 识,让更多人了解这种新型口服药物递送系统的优势和应 用。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的科研机构和企业能投入口溶 膜的研究和开发,推动口溶膜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让更多 的患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