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CT检查知多少
2024-01-17 15:24:44
作者:刘秋美
作者单位:山东省立医院菏泽医院(菏泽市立医院)放射影像科

CT检查是医院里临床应用较多的检查之一,目的是发现病变并准确定性,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但很多人认为CT有辐射,害怕受到辐射的伤害而不愿意做CT。

事实上,CT的辐射伤害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只要人们加强对CT检查的了解,并且不要频繁的做CT,就能够有效地远离辐射伤害的影响。

什么是CT检查?

CT,是英文computed tomography的缩写,即计算机体层成像。CT是利用X线对患者进行逐层扫描,但相比于传统X光片和X光透视来说,CT检查定位更细致,检查结果相对更精准,其优点是可以分层看,可以显示出更多的组织信息。

CT检查有两种方式:

01 普通平扫

只需要躺在CT机器上面,几秒钟就完成扫描。

02 增强扫描

在平扫CT的基础上,静脉注射碘对比剂,碘对比剂会随着血液循环,跑到全身的组织器官中去。注射碘对比剂之后,就可以观察病变组织的情况,与周围正常的组织做对比,明确病变性质。相比于普通平扫,增强扫描看得更多更清楚。

对于初次就诊的患者,医生一般会先让做一个平扫CT检查,如果平扫CT能看到病变,并且能明确诊断,就不需要做增强CT了。但是,如果平扫CT看得不是很清楚,或者不能明确诊断,就需要做增强CT。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增强扫描注射的碘对比剂,极少部分人会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所以,请仔细阅读碘对比剂增强同意书,在增强扫描前后多喝水,碘对比剂会随着尿液排出去,一般24小时就会完全排空。

都说CT有辐射,辐射到底有多强?

CT检查本质上是一种对X光检测的另类运用方式,自然也会形成一定程度的辐射,这也导致很多患者在检查前万分纠结。

但所谓“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人们在CT检查时承受的辐射也是有一定剂量的,只要辐射剂量低于人体能承受的范围,就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伤害。

在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的建议书指出:对于公众,个人全身接受辐射剂量的限值是1毫希弗/年,短期偶受照射全身的年剂量当量不超过5毫希弗/年,单个组织或器官辐射剂量当量的限值是50毫希弗/年;而放射工作者一年内接受的全身辐射剂量限值是50毫希弗。

问题是:并非个人单器官接受的辐射超过50毫希弗/年就一定会致癌,而低于50毫希弗/年就肯定不会致癌,这里面还有一个随机效应的问题,根据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的阐述,即使接受了100毫希弗/年的辐射照射,其致癌效应还是很低的,离达到皮肤或器官损伤的程度还非常遥远。

只要人们在检查过程中配合好医护人员,并且避免频繁进行CT检查,就可以有效避免CT检查造成的辐射伤害。

CT检查注意事项

1.检查前1周内不服含重金属的药物,不做胃肠钡剂检查。已做钡剂检查的患者,须待钡剂排空后;急于做CT检查者,应在给予清洁灌肠或口服缓泻药使钡剂排完后,再行CT检查。

2.进行腹部CT检查前要禁食6-8个小时以上,避免肠道中存在食物而导致影响检查结果。

3.在进行腹部CT检查前需要大量喝水,让胃肠腔充盈,而肠腔充盈扩张后就能够让一些黏膜褶皱病变被显露出来,也就能够在进行检查的时候更直观的进行判断,提高检查的准确率。

4.做盆腔CT检查前不能排尿,膀胱中要储存适量的尿液,等尿液充盈后再安排做检查。

5.女性患者在检查之前一定要排除怀孕的可能。

6.腹部CT检查时请穿着轻便、棉质、没有装饰物的服装,去除胸部、腹部、背部的金属物品(项链、手机、钥匙、硬币、皮带),撕除膏药、敷贴等,女性需提前摘除文胸,以免影响图像质量。患者在检查的过程中要保持不动,必要的时候需要配合医生进行憋气。

7.每次CT检查都需要闭气吗?

并不是每个部位都需要闭气,在胸部、腹部和盆腔的CT扫描的时候,由于呼吸动度过大会产生呼吸伪影,影响诊断结果判断,因此需要配合闭气。除此之外的检查部位,如头颈部或者四肢,就不需要配合闭气了。

8.听从指挥

在CT检查的过程中,医护人员经常会让患者配合进行吸气、憋气等,而这可以使CT检查获得的图像更加清晰。因此,检查的过程要配合好医护人员的指示,并且避免随意活动身体,才能保障检查结果的准确。

9.做好防护

为了减少辐射对身体造成的伤害,医护人员会让患者在做CT前换上专用的防辐射衣物,为不需要检查的部位进行严密的遮挡,这样可以有效减少不必要的辐射

总之,CT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在对很多种疾病的判断与治疗当中都有着良好的表现。只有正确认识CT可能对人体造成的辐射影响,并且采取科学谨慎的态度配合医护人员的检查与治疗,才能将CT对人体的辐射伤害降到最低。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