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怎么提高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呢?
1.做好检验前检查工作。为了确保检查的准确性,有必要在检查前做好检查,确保患者处于稳定状态,包括督促患者在检查前不要剧烈运动;询问患者用药史。如果药物会影响血常规检测指标,在检测前停止服用;检测患者体温,并选择静脉采血,以确保血液样本的稳定性。
2.合理设置设备参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不同的检查机构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例如,一些医院会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监督;有些仪器是一起校准的。对于没有配套校准品的设备,可以使用新鲜血液进行分析,也可以使用符合国家检验标准的血液,并确定误差在可控范围内。此外,应注意设备的自检和维护,以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3.合理控制人为因素。(1)采血人员必须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并注意检查患者手部和手臂皮肤上是否有伤口或水肿。在选择血管时,观察患者手臂的血管状态,尽量选择血管清晰的手臂,以确保一次性采样的成功率。在采样过程中,注射器的使用也应规范,不得允许任何空气进入,因为一旦进入空气,溶血概率会增加。(2)抗凝剂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比例配制,以避免血液样本变质。同时,检查容器的状态,确保容器绝对完整,内部没有杂质。采集的血液应放置在真空管中,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标记。(3)血样应由专业人员运输,以确保运输过程顺利,无剧烈晃动,防止溶血。(4)合理控制血样采集和保存时间,时间不宜过长,以确保抗凝血浆发挥作用,不影响血样本身的质量。
血常规检查的准确性将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准确性,应结合具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