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时间及准备工作
1.护理工作人员需知晓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从入院到给药溶栓时间在1小时之内。
2.做好急性脑卒中患者应急预案。预案开始启动后,可以在界面弹窗提醒或是在移动设备提醒,做到所有团队成员知晓,并且可以及时查看救治相关信息,根据救治进程提前做好准备。
3.在患者送院途中将溶栓设备、药品、监护仪等处于即刻启用状态。
4.接诊护士如提前接到患者相关信息,可将患者引导至影响检查室。
评估及快速检查
1.患者到院后,应先急救原则,优先评估患者呼吸、气道循环功能。
2.接诊护士可以配合主治医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机能评定,评估患者病情程度。
3.由接诊护士或者专人配合,在25分钟以内对患者快速完成CT检查,且至少1名人员具备当场阅片能力,快速确定诊断方案。
4.与此同时,指导患者家属做好CT检查的准备工作。
5.护士遵医嘱,留取患者相关数据(血小板计数、血糖以及心肌缺血标志物等),并督促相关部门同事优先送检。
6.溶栓前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如情况紧急,不必等待血液报告,但必须快速得到患者血糖指数,根据患者体重计算用药量。
家属知情同意
1.设标准化手册,以备及时准确解答患者家属的疑虑,尽快得到家属同意。
2.通过视频、宣传手册等方式,向家属介绍溶栓的必要性,让家属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溶栓重要性。
3.培训护士沟通方式,尽量做到口语化,并在科室内进行情景话术演练。
建立静脉通路及给药
1.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考虑是否需要两条静脉通路(一般在静脉采血时),大口径通路治疗效果更有效。
2.给药剂量:对于发病4.5小时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遵医嘱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方案治疗,标准剂量为0.9毫克/公斤,最大剂量不超过90毫克,首剂总药量的10%,于1分钟静脉推注,余量在1小时内采用静脉滴注。
溶栓药用药后的护理
1.严密监护
通常情况下脑梗死患者发病一周内都需要卧床休息,不可自由活动。因此一切日常活动均需要由护理人员进行照料。护理人员要对病人进行严谨认真的监护,密切关注病情变化,还要保障病患得到充足的休息尽可能的给患者提供一个安全的休养环境。
2.立体放置,偏瘫患者抗痉挛体位摆放
脑梗患者在进行溶栓治疗后,患者卧床休息的姿势对恢复效果有很大关系,所以护理人员必须要结合自身的经验对患者进行正确安置。通常情况下选择仰卧位、健侧卧位等为最佳。需要先用薄枕垫在患者的头部下面,然后患者的肩胛骨和骨盆等位置也要垫薄枕。此外还要保持患者肘与腕均伸直,要确保上肢平放在枕上。其次就是臀部和大腿外侧也要放上垫枕,膝盖部位要呈现伸展微屈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