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heartfailure,HF简称心衰)是由于心脏结构和(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病理生理学特征为肺淤血和(或)体循环淤血、伴或不伴有组织器官低灌注,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活动耐量受限)和/或液体潴留(外周水肿),以及血浆利钠肽水平升高。心衰是大部分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最终阶段,其发病率高,目前我国≥35岁人群心衰的患病率为1.3%(女性1.2%,男性1.4%),估计有心衰患者890万。
急性心力衰竭(acuteheartfailure,AHF)是指继发于心脏功能异常而迅速发生或恶化的症状和体征,并伴有血浆利钠肽水平的升高,临床上可以表现为新发的AHF(左心或右心衰竭)以及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acutedecompensatedheartfailure,ADHF),其中ADHF多见,约占70%。与ADHF相比,新发的AHF有更高的院内病死率,但出院后病死率和再住院率较低。急性右心衰竭虽较少见,但近年有增加的趋势。
二、心衰危害
•死亡率高:30d内病死率10.4%,1年内病死率22%,5年内病死率42.3%。
•住院率高:全因住院2.4次/年;全年70%以上的住院时间由心衰引起;一个月内再住院率为25%;住院心衰患者和稳定期心衰患者1年再住院率分别为44%和32%。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如日常活动有困难、丧失自制力、常患焦虑或抑郁。
三、国内外指南提出的心衰治疗三大目标
•降低死亡率;
•减少因心衰恶化再入院;
•改善临床状态、心功能和生活质量。
四、急性心力衰竭诊疗的最新指南推荐
1.2022年AHA/ACC/HFSA心力衰竭管理指南
•急性失代偿性心衰患者住院管理:
1)住院心衰患者,评价淤血或灌注不足的严重程度以指导鉴别诊断和治疗(1,C)。
2)住院心衰患者,评价常见加重因素和整个患者疾病轨迹可以指导适当治疗(1,C)。
3)住院期间维持或优化GDMT治疗:收治住院的患者,解决可逆因素,保持适当容量状态,为出院后可以GDMT至靶剂量进行推进(1,C)。
-之前GDMT的HFrEF患者要继续GDMT,优化以改善结局(1,B);
-心衰住院时,轻度肾功能下降或无症状血压降低,利尿剂和其它GDMT不应常规停用(1,B);
-住院时临床症状稳定后尽快启动GDMT;因必要原因停用者,应尽快重新启动GDMT并尽快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