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急性心肌梗死的识别与自救
2023-12-08 16:58:56
作者:龙艳丰
作者单位:曲周县医院
在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曾听说过,某人因为急性心肌梗死猝然离世,给家人留下无尽悲痛的事情。可见及早识别急性心肌梗死,并掌握正确的急救措施,十分重要。你了解急性心肌梗死的识别与自救知识吗?不妨和小编一起来探讨下。

什么是急性心肌梗死?

冠心病在医学上又被称作缺血性心脏病。它是由于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出现粥样硬化病变,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阻塞,而致使患者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一类疾病。此外,它还包括由炎症、栓塞等引起的管腔狭窄或闭塞。

而急性心肌梗死则属于冠心病中最严重、最悲壮的类型,也是造成中老年群体心脏猝死的首要原因。依据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特征,医学上又将急性心肌梗死细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这两大类。其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一般是由红细胞和纤维蛋白比较丰富的红血栓导致,在治疗上需要及早借助药物溶栓或紧急进行血运重建。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形成的血栓大多是由血小板含量较多的白血栓导致,在治疗上不宜采用药物溶栓。

哪些因素容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家族史、性别、年龄等客观因素影响外,高血脂、高血糖、肥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消极心理因素、季节变化、体育运动过度或者不足等都有可能导致患者血管内形成血栓,引起患者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前有哪些先兆症状?

急性心肌梗死大多发病在老年群体中。作为一种危害较大的突发性疾病,患者在发病前也经常会出现一些先兆症状:

1.心绞痛。在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前的1~2天内,大多数患者胸骨下方或心前区会出现超过半个小时的持久性剧烈疼痛。并且这种疼痛经常向后背、颈部以及一侧或双侧手臂蔓延。而那些原本就存在心绞症状的患者,其疼痛程度也将明显加重,发作次数比之前更加频繁。即使服用硝酸甘油片,也无法有效缓解。

2.胸闷。患者会感觉胸部中央明显不适,存在较大的挤压感、胀满感以及受压迫感。并伴有面色苍白、心慌、恶心、气促和头晕目眩、出冷汗等异常症状。

3.其他部位疼痛。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前可能不会出现胸闷、胸痛症状,但身体其他部位却出现异常疼痛。比如患者在原本健康的状况下,可能会出现腿痛、腹痛、左腹股沟疼痛、头痛或者牙痛以及咽喉痛等多种异常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后,如何正确自救?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讲,时间就是心肌,直接决定着救治结果。基于该病是由患者的心脏供血血管被阻塞,致使心肌缺血坏死导致的。一般在血管阻塞后大约半个小时,患者心肌开始坏死。及至6—8小时前后,患者心肌将全部坏死。所以抢救越及时,越早将受阻塞的血管打通,使患者心脏重获血液供应,患者的心肌梗死越少,存活率越高。

如果在患者心肌梗死后的1个小时内,进行了科学救治,患者基本在康复后不会留下后遗症。因此在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后,家属应该及早拨打120电话急救。同时在等待120的过程,抓住最佳抢救时机,正确自救。1.稳定患者情绪,避免其再受刺激,情绪激动。如果患者处于劳动状态,应该及时限制患者活动,促使患者安静休息,尽可能减轻不必要的心肌耗氧量。2.帮助患者调整到比较舒服的体位,适当松解患者衣物,确保患者呼吸顺畅,脑部能够获得足够的供血量。3.如果家中常备有氧气,最好及时让患者每分钟吸氧3~5升。4.不要自行服药,以免因为药物服用不当,加重患者病情。5.如果患者附近有AED,可以尽快获取使用,避免患者陷入昏迷或呼吸停止。

总之,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十分凶险的心肌缺血、缺氧、坏死性疾病。它的致死率非常高,大约一半的病人会在等待入院前或在转运途中因为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而死亡。所以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充分认识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前兆,并掌握正确的救治方法。从而有能力帮助身边病人及时有效地缓解心肌缺血症状,减轻室颤、心脏骤停等相关并发症,尽可能挽留住患者生命,并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