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经常听说乙肝的“大三阳”、“小三阳”,很多朋友并不清楚“大三阳”“小三阳”的含义,还有一些朋友认为“大三阳”比“小三阳”更严重,然而事实上果真如此吗?本期科普带您了解大、小三阳,使您正确认识乙肝。
大、小三阳怎么看
1.大三阳:所谓“大三阳”即乙肝化验结果的第一项-乙肝表面抗原、第三项-乙肝e抗原、第五项-乙肝核心抗体均显示阳性。当化验结果为“大三阳”,此时说明该患者已经感染乙肝病毒,并且正处于乙肝病毒易传染时期,与其接触的人群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较高。
2.小三阳:所谓“小三阳”即乙肝化验结果的第一项-乙肝表面抗原、第四项-乙肝e抗体、第五项-乙肝核心抗体均显示阳性。“小三阳”患者同样感染了乙肝病毒,但是携带的乙肝病毒量相对较少,相应的传染能力相对较差。
“大三阳”、“小三阳”仅能表明现阶段携带乙肝病毒量的多少、乙肝病毒活跃度、乙肝病毒传染性,但是并不能直接表明乙肝病情的严重程度。判断乙肝病情的严重程度,还需要以肝功检查、肝脏影像结果为主要依据。
大、小三阳哪个更严重
仅凭大、小三阳并不能直接判断乙肝的严重程度,也不能说明肝脏的功能水平。临床中结合大、小三阳,将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肝功能、患者临床表现作为乙肝严重程度的诊断依据。
1.“小三阳”HBV-DNA阳性:临床中对“小三阳”患者的HBV-DNA进行检测,部分患者的检测结果显示为阳性,表示“小三阳”患者携带的乙肝病毒正处于活跃增殖状态,说明患者的乙肝病毒已经发生变异,机体免疫系统已经无法控制乙肝病毒增殖、复制。尽管患者为“小三阳”,但是乙肝病情正在迅速发展。
2.肝功能状态:“大三阳”、“小三阳”患者的肝功能检查结果显示正常,且无明显的乏力、头晕、肝掌、肝脏肿大等乙肝典型症状,则患者均携带乙肝病毒。此类患者多为婴幼儿发育阶段感染了乙肝病毒,由于人体免疫系统在婴幼儿阶段尚未成熟,乙肝病毒不能被彻底清除,导致免疫系统与乙肝病毒长期处于“共存”状态。尽管此类患者无需接受抗病毒治疗,但是需要定期接受正规的“两对半”、“肝功能”检查,结合检查结果判断乙肝状态,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无论“大三阳”还是“小三阳”患者,当其肝功能检查结果显示异常,且同时伴有明显的乏力、头晕、肝掌、肝脏肿大等乙肝典型症状,此时应当及时进行治疗,实现在短时间内控制乙肝发展,防止乙肝恶化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等重症疾病。
大、小三阳哪个传染性更强
虽然仅凭大小三阳并不能直接判断患者乙肝的严重程度,但是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携带的乙肝病毒量。通常情况下“大三阳”患者携带的乙肝病毒量大于“小三阳”患者,因此“大三阳”相比“小三阳”具有更强的传染性。大部分“小三阳”患者的乙肝病毒活跃性,相应的传染性较差,当“小三阳”患者体内的乙肝病毒发生变异,导致乙肝病毒DNA检测数值升高、增殖能力增强,致使“小三阳”同样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大三阳”转为“小三阳”说明什么
“大三阳”转为“小三阳”究竟代表什么,需要以临床诊断结果为依据。一般情况下,“大三阳”向“小三阳”转变,表示乙肝e抗原的血清发生转换、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相应的患者携带的乙肝病毒量减少、活跃度下降、传染性降低,此时可以认定这是一种良好的情况。
部分患者“大三阳”转为“小三阳”后,乙肝病毒携带量并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说明乙肝病毒c区出现变异,相应的乙肝病毒活跃度、传染性没有降低,甚至存在增强趋势,此类患者依然需要接受抗病毒治疗。大小三阳哪个治疗更难乙肝的“大三阳”、“小三阳”治疗难度取决于临床诊断最终结果。“小三阳”经过临床诊断确诊为慢性乙肝患者,凭现有的治疗技术并不能实现有效治疗。
无论“大三阳”、“小三阳”,只要病情不严重,患者谨遵医嘱接受抗病毒、保肝降酶、抗纤维化等一系列治疗方式,即可以将病情控制在稳定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