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血常规报告你不知道的事
2024-01-30 14:29:41
作者:​​​​​​​郭树花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  

无论是单位体检还是生病就医,血常规都是其中较为常见且简便的化验方法,从血常规检查报告中能够获取到许多的健康信息。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能够看懂其中箭头的上升与下降所代表的数据异常,但却不知道其中究竟代表哪些含义或是自身存在哪些健康隐患。所以,为了帮助大家读懂血常规报告,本篇文章主要对血常规报告相关内容进行科普,让大家都可以从血常规报告中了解到自身的身体状况。

一、血常规检查有什么用?

大部分人对血常规检查都存在着误解,认为血常规检查能够检查出所有的疾病,或是认为血常规检查没有任何作用,白白浪费钱。但从本质上来说,血常规检查主要是通过对血细胞数量以及形态变化进行观察的方式,判断病人的血液状况以及其是否存在相关疾病的检查项目。血常规检查主要是以血液细胞的变化为关注点,在检查报告中可以判断病人是否存在血液相关疾病或是是否因为疾病问题因其血细胞变化。

二、如何看懂血常规报告?

血常规检查中包含着较多的项目,在血常规报告中都会展现出来,如红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率、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而在众多数据中,只需要看懂3类数据即可,即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白细胞数量、血小板数量。

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

成年男性的参考值为红细胞>6.0*1012/升,血红蛋白>170克/升。

成年女性的参考值为红细胞>5.5*1012/升,血红蛋白>160克/升。

如果在血常规报告中出现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增多的情况,那么存在以下两种可能性:其一是相对性增多,病人的血容量减少,代表着病人发生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情况所导致的;其二为绝对性增多,在临床上也被叫作红细胞增多症,主要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种类型,继发性是指病人血液中红细胞生成素增多所导致的,病人可能会存在心、肺疾病、肿瘤、肾脏疾病等;原发性红细胞增多则代表病人有可能存在血液肿瘤。

如果在常规报告中出现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减少的情况,可分为生理性减少和病理性减少,生理性减少则是由女性妊娠、老年人造血功能减退、儿童等原因导致的,无需过度紧张和担心;而病理性减少则是因为病人生病导致贫血。

2.白细胞数量

成人白细胞总数的参考职位4*10克/升至10*10克/升,在白细胞数据中具有较多数据,需要重点关注中性粒细胞数量以及淋巴细胞数量两个数值即可。

如果出现中性粒细胞增多,生理性增多为正常现象,但如果是病理性增多,则可能会出现急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血细胞破坏、肿瘤等情况;如果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则可能与感染、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

如果出现淋巴细胞数量增多,则可能与病毒性感染疾病有关系,在血液系统肿瘤、艾滋病毒感染等情况下,也会出现反应性淋巴细胞增多;如果出现淋巴细胞减少,主要是由肾上腺素皮质激素、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治疗导致的,或是病人存在放射性损伤,淋巴细胞免疫缺陷病等异常情况。

3.血小板数量

血小板数量参考值为>400*109/升,如果出现血小板数量增多的情况,极有可能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髓系白血病等引起的,而反应性血小板增多与急性感染、炎症、缺铁性贫血相关;如果出现血小板数量减少的情况,那么有可能是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破坏、上呼吸道感染、血液被稀释等因素相关。

总而言之,血常规报告中的异常指标的出现通常与病人自身血液状况相关,为病人提供参考,想要确诊某种疾病,还需要更加详细的检查。所以,在血常规报告出现异常的时候无需过度紧张,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其他检查,确定病因,及时治疗。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