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子宫内膜息肉的常见疗法
2024-01-26 10:16:09
作者:杨桂华
作者单位:成都市温江区妇幼保健院

子宫内膜息肉是妇科的常见疾病,局部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过度生长,被覆上皮并突出于周围子宫内膜的良性增生性病变。子宫内膜息肉发病年龄跨度较大,从育龄期至绝经后均可发病,不同年龄阶段临床表现各异,对患者的影响也不尽相同。该病的具体原因尚不清楚,可能是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促进子宫内膜过度生长引起,也可能是子宫内膜长期受到炎症刺激,或者进行分娩、流产等手术操作、机械刺激,引起子宫内膜损伤,出现子宫内膜增生形成息肉。子宫内膜息肉会给女性健康带来极大的影响,且这种疾病复发率较高,建议一旦发现早日去医院检查治疗。接下来这篇文就带您简单了解下关于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息肉的类型

1.功能性息肉:息肉来自内膜,对卵巢激素有反应,随月经周期变化,体积一般较小,月经期可全部或部分脫落。

2.非功能性息肉:雌激素支持其生长,对孕激素不敏感,孕激治疗后月经期无法脱落。

3.腺肌瘤性息肉:较为罕见,息肉内合有平滑肌组织,可伴异常阴道流血、腹痛等不适。

4.绝经后息肉:发生于绝经后妇女,可由局部炎症刺激所致,亦可为绝经前存在的息肉退化。

子宫内膜息肉的判断

1.超声检查:这是最常用的辅助诊断方法,可明确息肉的位置、数量、大小,同时还可观察息肉大体形态的变化,是已婚或有性生活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2.组织病理检查:医生会根据情况取出息肉组织做病理检查,以帮助明确诊断息肉性质,并了解息肉是良性还是恶性。

3.宫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宫腔内情况,还能对可疑病变在直视下进行活检,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金标准。

4.CT 及MRI 检查:CT 及MRI 检查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帮助不大,但在子宫内膜息肉与其他宫腔内病变尤其是子宫腺肌瘤样息肉及子宫内膜癌的鉴别方面有一定的帮助。

子宫内膜息肉的常见疗法

1.观察(期待治疗):对于无症状、无恶变高危因素、息肉直径<1cm的绝经前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可观察随访。 

2.药物治疗,不建议单纯采用药物治疗,因为单纯药物治疗是没有任何效果的,一般是在宫腔镜术前或者手术切除后口服药物联合治疗的。术前用药为了区分鉴别真性息肉与假性息肉,或者治疗息肉相关的异常子宫出血;术后用药一般是孕激素制剂,可以有醋酸甲羟孕酮片或地屈孕酮或短效口服避孕药来防止复发。

3.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子宫内膜息肉的主要治疗方法,手术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是否绝经、有无症状、有无生育要求、有无恶变风险进行个体化管理。月经干净后2~7天内手术视野最清晰,如因月经期延长就诊者,可以选择月经第7天后;如患者无规律月经,血净后可考虑手术。手术方式有:(1)宫腔镜手术:是针对子宫内膜息肉最常见的治疗方法,该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宫腔镜在子宫内进行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适用于较小的息肉,但是此种处理方法,息肉的复发概率较高;(2)刮宫术:刮宫术为非直视下操作,多数情况下刮除息肉不完整,且易损伤正常子宫内膜,目前已不推荐使用。对于无宫腔镜手术条件或因出血多不适合行宫腔镜手术者可行刮宫术;(3)子宫切除术:对于子宫内膜息肉反复发作且合并子宫内膜增生、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病,无生育需求患者可充分知情同意后行子宫切除术。手术治疗之后,子宫内膜息肉切除后复发率为2.5~43.6%,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有生育计划者在息肉切除术后应尽早生育,近期无生育计划者可采用口服药物或放置曼月乐环预防复发。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