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好看不好惹”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2024-02-20 11:38:13
作者:何丹
作者单位:四川天府新区公共卫生中心  

金黄色葡萄球菌也称"金葡菌",隶属于葡萄球菌属,是革兰氏阳性菌代表,为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该菌最适宜生长温度为37℃,pH为7.4,耐高盐,可在盐浓度接近10%的环境中生长。金黄色葡萄球菌常寄生于人和动物的皮肤、鼻腔、咽喉、肠胃、痈、化脓疮口中,空气、污水等环境中也无处不在。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特点: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低温、耐高渗、耐热性强。常见的易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食品为蛋白质或淀粉含量丰富的食品,如奶、肉、蛋、鱼及其制品等。此外,剩饭、煎蛋、糯米糕、凉粉等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也有报导。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是一个世界性卫生难题。

感染症状: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化脓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可引起局部化脓感染,也可引起肺炎、伪膜性肠炎、心包炎等,甚至败血症、脓毒症等全身感染。被其污染的食物通常在20℃-30℃下放置3-5小时,就开始产生足以引起中毒的肠毒素,人吃了这种肠毒素,一般2-5个小时就有呕吐、腹痛、腹泻等中毒症状。

检测方法:

1、传统分离鉴定方法

常规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通过对标本进行分离培养纯化的方法,将可疑菌株进行形态学、染色以及生化检测,最终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当前我国检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依据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4789.10-2016)中的方法进行。国标里面包括定性和定量两种检测方法,虽然传统检测方法需要时间较长,对检验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却是最为常规、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

2、免疫学检测方法

主要包括酶联免疫法、免疫荧光法、免疫胶体金法等。

①酶联免疫法:利用抗体与抗原在载体表面的特异性结合,酶与抗体或抗原结合在一起,形成可以跟踪抗体或抗原的标记物,与受检样品的反应产生抗原或抗体的复合物,加入酶反应显色底物,产物的量的大小与检测物质的量的大小呈正相关,分析显色情况从而确定样品中待检测物的含量。

②免疫荧光法:利用荧光对抗体或抗原进行标记,然后检测目标抗原或抗体。抗原和抗体特异结合后,通过检测荧光信号的强弱进行定性定量检测。

③免疫胶体金法:借助硝酸纤维膜为固定相载体,样品溶液通过毛细作用在试纸条中移动,并在试纸条加了针对待检测物质特异性的抗原或抗体。

3、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主要包括聚合酶链反应(PCR),核酸探针,环介导等温扩增等方法。

①聚合酶链反应: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游离的脱氧核糖核酸参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以模板DNA为主链,通过提供一段引物,迅速的扩增DNA的双螺旋结构。PCR 技术特异性强、敏感度高,已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等领域中。PCR法同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该方法需要对样品进行增菌,食品成分复杂,增菌过程会产生大量干扰。

②核酸探针:通过使用基因特异性核苷酸序列作为探针与目的DNA杂交的一种核酸杂交技术,通过检测该段特异性的标记物,从而判断是否含有目标微生物。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优点,但是实验周期长,操作繁琐。

③环介导等温扩增:基于DNA扩增技术,能够在恒温条件下,根据设计的多对引物,利用链置换型DNA聚合酶快速的进行核酸的扩增。与PCR方法比较,环介导等温扩增法操作更加快捷简单,花费成本较低,且对仪器要求低,能够广泛利用在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检测中。

4、其他方法

①试剂盒法:成品试剂盒可大大缩短测试时间,在24h内得出结果,甚至某些可缩短至4h内。

②测试片法:将纸膜、纸片或胶片附着相关培养基和特定显色剂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培养载体,根据在载体上的生长以及显色情况,来判定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数量,该方法简便易行,但准确度不高。

金黄色葡萄球菌预防治疗?

1.防止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食品

防止带菌人群对各种食物的污染:定期对生产加工人员进行健康检查,患局部化脓性感染(如疥疮、手指化脓等)、上呼吸道感染(如鼻窦炎、化脓性肺炎、口腔疾病等)的人员要暂时停止其工作或调换岗位。对肉制品加工厂,患局部化脓感染的禽、畜尸体应除去病变部位,经高温或其他适当方式处理后进行加工生产。

2.防止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的生成

应在低温和通风良好的条件下贮藏食物,以防肠毒素形成;在气温高的春夏季,食物置冷藏或通风阴凉地方也不应超过6小时,并且食用前要彻底加热。

3.杀死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热和干燥的抵抗力较一般无芽胞细菌强,加热80℃30分钟才被杀死。物体表面覆盖一层0.1mg/cm3浓度的超细TiO2在光照条件下可快速有效杀灭。在干燥的脓汁、痰液中可存活2~3月。5%石炭酸中10~15分钟死亡。对碱性染料敏感,十万分之一的龙胆紫液即可抑制其生长。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