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做好这几点,让你带“管”回家心不慌
2024-01-30 15:47:28
作者:王垚
作者单位:柳州市工人医院

PICC置管术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正确的护理可以使PICC导管充分发挥其长期留置的优越性,保持生命管路一路畅通,而绝大部分带有PICC导管患者,在置管后不知道如何居家护理,基于此,本篇科普文主要就PICC置管后的居家护理相关知识进行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什么是PICC管?为什么要在置管后做好护理?

PICC管是用来输液的一根管子,从肘上方穿刺,把管子一直放进去,然后到达心脏的上方,这根管子从外周的静脉一直延伸到心脏上方的大血管,属于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主要针对长时间输液的患者。

在置管后做好护理,是因为输液过程中,血液内科的药物很多刺激性比较强,输注的化疗药物就会对血管产生化学性损伤,而静脉血管压力比较低,血管壁也比较薄,在血管壁一旦受损的同时很难修复成原来的样子。而PICC置管术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使导管尖端位置位于上腔静脉末端,此时上腔静脉血液流速非常快,每分钟达到2000~2500ml,化疗药物对血管的损伤就会降低,因此,在出院后做好PICC置管的护理便显得尤为关键,能够充分发挥其长期留置的优越性。因此,需要在PICC置管后做好居家护理。

二、PICC置管后需要如何护理?

1.自我观察

每天观察双侧肢体是否对称,穿刺点有无红肿热痛分泌物,贴膜有无松动或者卷边、潮湿,导管有无打折、回血,接头是否完好。

2.及时更换

带管期间,无菌敷料与正压接头至少7天更换一次,在这一过程中如有异常情况如过敏、贴膜松动、潮湿等情况,应及时更换,维护时携带维护手册,到正规医院的PICC门诊进行维护。

3.日常活动

PICC置管后的居家护理,还需要了解可以做和禁止做的活动,像置管的一侧手臂可以从事煮饭、扫地、开车、洗碗等轻体力劳动。禁止拎5kg以上重物及过度伸展肢体的动作,包括游泳、抱小孩、打羽毛球、扩胸运动、提5Kg以上重物,又或者是做双手用力向上举、置管侧用力拉拽起床等动作。

4.科学洗澡

居家护理置管的同时,洗澡可选择淋浴,禁忌盆浴或泡澡的情况出现,在洗澡前需要注意,选用大小合适毛巾将PICC穿刺处包裹,再用保鲜膜包裹,包裹距离穿刺点上下15cm左右,再用胶带上下封口,在包裹完后检查是否有不适的情况,便可以进行淋浴。

三、携带PICC导管时日常保护注意事项有哪些?

1.建议日常尽量选择袖口宽松的衣物,穿脱衣物时先穿导管侧手臂,再穿另一侧,而脱衣服时则先脱未有导管侧手臂,再脱导管侧手臂;

2.在日常睡觉休息时禁止压迫置管侧手臂,禁止使用置管侧肢体支撑起床,用力拉拽起床;

3.需要注意置管测上臂避免测量血压,不可在置管上方进行静脉穿刺;

4.如果行动不便的情况下,尽量避免置管侧手臂拄拐。

四、PICC置管如何开展手部活动操?

1.手指伸屈运动:五指依次伸屈活动,每日2次,每次3~5分钟;

2.上臂旋腕运动:上肢缓慢上举过头,同时配合手腕内外旋转运动,每日2次,每次5-10分钟;

3.屈肘运动:肘部屈伸运动,每日2次,每次5-10分钟;

4.旋腕活动:上下活动手腕配合内外旋转运动每日2次,每次5-10分钟;

5.借助握力球活动:手握握力球向上,握紧握力球(保持10s左右),放松握力球,此为1次,共10-15次,每日2-3次。

需要注意的是,在做以上提及的相关手部动作操的同时,对于活动量的选择,要根据自身的活动量,以不劳累为准,避免因肢体过度劳累使得置管出现异常,而对于置管侧的上肢可做日常活动,尽量避免过度伸展、旋转和屈肘,从而能够更好地帮助恢复手部功能,降低PICC置管后的相关并发症。

综上所述,化疗药物具有极强的刺激性和不良反应,医院治疗中多数的化疗都是通过静脉输液给药,因PICC置管可很好地避免化疗药物与患者的血管发生接触,保护血管、皮肤软组织,作为输液通道,而在出院后通过掌握上述提及的相关护理方式和注意事项,并能够配合做好手部活动操,能够更好地确保PICC导管居家维护安全,让你带“管”回家心不慌,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时刻保证患者的第二条“生命线”健康稳定。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