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儿童便秘的常见原因及家庭护理建议
2024-02-21 14:47:46
作者:吴华和
作者单位: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柳州医院儿科  

儿童便秘是指儿童排便次数减少,大便干硬,排便困难或者疼痛的情况。儿童便秘是一种很常见的儿童健康问题,据统计,儿童便秘的发生率约为5%~30%。儿童便秘不仅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还会导致儿童出现一些并发症,如肛裂、痔疮、尿路感染、腹痛、食欲不振等。因此,家长们要重视儿童便秘的问题,及时找出原因并采取正确的家庭护理措施。

一、儿童便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饮食不合理:这是儿童便秘的最常见原因,主要是由于儿童的饮食中缺乏足够的水分和膳食纤维,导致大便干燥和硬结,难以排出。儿童的饮食不合理的表现有以下几种:

2、偏食挑食:偏食挑食是儿童的一种常见的饮食行为,但是如果儿童偏食挑食,而不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就会导致儿童的饮食中缺乏膳食纤维,造成便秘。偏食挑食的儿童一般是1岁以上的幼儿,或者是有一些特殊的口味或者喜好的儿童。

3、过多吃零食:过多吃零食是儿童的一种常见的饮食习惯,但是如果儿童过多吃零食,而不吃正餐,就会导致儿童的饮食中缺乏水分和膳食纤维,造成便秘。过多吃零食的儿童一般是3岁以上的学龄前儿童,或者是有一些嗜好或者习惯的儿童。

4、生活习惯不良:这是儿童便秘的另一种常见原因,主要是由于儿童的生活习惯中缺乏足够的运动和规律的排便,导致大便在肠道内停留过久,失去水分和柔软度,难以排出。儿童的生活习惯不良的表现有以下几种:

5、缺乏运动:缺乏运动是儿童的一种常见的生活习惯,但是如果儿童缺乏运动,就会导致儿童的肠道蠕动减弱,大便在肠道内滞留,造成便秘。缺乏运动的儿童一般是3岁以上的学龄前儿童,或者是过分沉迷于电子产品或者玩具的儿童。

6、不规律排便:不规律排便是儿童的一种常见的生活习惯,但是如果儿童不规律排便,就会导致儿童的肠道对排便的感觉减弱,大便在肠道内积累,造成便秘。不规律排便的儿童一般是2岁以上的幼儿,或者是有一些心理或者情绪问题的儿童。   

二、儿童便秘的家庭护理建议有以下几点:

1、调整儿童的饮食:家长们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质,给儿童选择合理的饮食,增加儿童的水分和膳食纤维的摄入,促进儿童的大便软化和排出。调整儿童的饮食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2、适当喝奶:奶类是儿童的重要食物来源,但是不要过度喝奶,要适当控制奶的量和浓度,同时要给儿童添加一些其他的食物,如辅食或者正餐。对于母乳喂养的儿童,家长们要保证母乳的质量和数量,同时要给儿童添加一些水分,如温开水或者果汁。对于人工喂养的儿童,家长们可以给儿童喝一些稀释的奶粉,或者换一种适合儿童的奶粉,如低乳糖奶粉或者氨基酸奶粉等。

3、多吃蔬菜水果:蔬菜水果是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可以增加儿童的大便的体积和水分,促进儿童的肠道蠕动和排便。家长们要给儿童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如菠菜、西红柿、香蕉、苹果、梨等,同时要注意给儿童适当的切碎或者打成泥,以免儿童咽噎或者消化不良。

4、少吃零食:零食是一种不利于儿童的饮食,可以减少儿童的正餐的摄入,同时也会影响儿童的水分和膳食纤维的摄入,造成便秘。家长们要给儿童少吃零食,尤其是一些油腻、甜腻、粘稠的零食。

5、改善儿童的生活习惯:家长们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性格,给儿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加儿童的运动和规律的排便,促进儿童的大便顺畅和排出。

6、增加运动:运动是一种有利于儿童的生活习惯,可以增强儿童的体质和免疫力,同时也可以刺激儿童的肠道蠕动和排便。家长们要给儿童增加运动,每天至少让儿童进行30分钟以上的适度的运动,如跑步、跳绳、骑自行车、玩球等,同时要注意给儿童适当的休息和补水,以免儿童过度劳累或者脱水。

7、规律排便:规律排便是一种有利于儿童的生活习惯,可以让儿童的肠道形成一种固定的节律,同时也可以避免儿童的大便在肠道内积累,造成便秘。家长们要给儿童规律排便,每天至少让儿童排便一次,最好是在早餐后或者晚餐前,同时要给儿童创造一个舒适的排便环境,如安静、干净、私密等,同时要给儿童一些鼓励和奖励,以增加儿童的排便的信心和乐趣。

通过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以及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家长能够有效地预防和处理儿童便秘问题。在面对便秘时,家庭护理建议仅供参考,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调整,以确保孩子能够在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