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区分儿童流感和支原体肺炎有妙招
2024-01-24 15:03:05
作者:傅园园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 检验科

2023年10月以来,全国多地陆续进入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儿童感染人数增长较快,多家医院发热门诊和儿科门诊都排起了长队,人满为患。孩子一旦发烧或咳嗽,家长焦虑不安,流感爆发的高峰期还没过去,肺炎支原体又紧跟浪潮,到底该如何正确区分流感和肺炎支原体感染呢?

二者病原体不同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为单股负链分节段RNA病毒。根据核蛋白和基质不同,分为甲乙丙丁四型。目前主要流行的甲型H3N2亚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与去年冬季相比,没有发生改变,与全球大多数地区的主要分支也一致。

肺炎支原体(MP)是引起青少年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是可以独立存活的最小微生物之一。因其一端有一种特殊的末端结构,能使支原体粘附于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引起肺部感染,所以被称为肺炎支原体。

患儿临床表现不同

流感病毒潜伏期多为2~4天,主要以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0℃,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等。儿童的发热程度通常高于成人,患乙型流感时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也较成人多见。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发病3~5天后发热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较长时间。肺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他并发症有神经系统损伤、心脏损伤、肌炎、休克等。

肺炎支原体潜伏期长达2~3周,引起的支原体肺炎多见于5岁及以上儿童,但5岁以下儿童也可发病。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发热以中高热为主,持续高热者预示病情重。咳嗽较为剧烈,可类似百日咳样咳嗽。部分患儿有喘息表现,以婴幼儿多见。肺部早期体征可不明显,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呼吸音降低和干、湿性啰音。肺外并发症可发生于皮肤粘膜、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循环系统等。

二者检测手段不同

1.流感病毒:(1)病毒抗原检测:病毒抗原检测可采用胶体金法和免疫荧光法。抗原检测速度快,但敏感性低于核酸检测。病毒抗原检测阳性支持诊断,但阴性不能排除流感。(2)病毒核酸检测:病毒核酸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很高,且能区分病毒类型和亚型。

2.肺炎支原体:(1)MP核酸检测:包括MP-DNA或MP-RNA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高,适用于MPP的早期诊断。(2)MP抗体测定:MP-IgM抗体一般在感染后4~5d出现,可作为早期感染的诊断指标。单份血清MP抗体滴度≥1:160(颗粒凝集法);病程中双份血清MP抗体滴度上升4倍及以上。(3)影像学检查:早期胸片或胸部CT主要表现为支气管血管周围纹理增粗、增多、支气管壁增厚,可有磨玻璃影、“树芽征”、小叶间隔增厚、网格影等。

二者治疗方式不同

1.流感: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甲型、乙型流感均有效,主要包括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和帕拉米韦。口服奥司他韦仍然是目前治疗流感的首选抗病毒药物,可用于全年龄阶段儿童的治疗和3月以上儿童的预防。最佳给药时间是流感症状出现48小时之内,症状出现96小时后给药也有疗效,疗程5天,重症者可适当延长。奥司他韦最常见的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如孩子口服药物后30分钟内呕吐,需要补充原剂量。

2.支原体肺炎: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为其首选治疗,包括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和乙酰吉他霉素。如经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明确无效,8岁以上儿童可使用四环素类药物,如多西环素、米诺环素。根据症状轻重不同,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按剂量足疗程规范用药。轻症患儿除抗MP治疗外,不应常规使用全身性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患儿应采取不同侧重的综合治疗(抗感染、糖皮质激素、支气管镜、抗凝等联合),减少后遗症、降低病死率。需注意的是,抗菌药物属于处方药,所以家长朋友们一定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