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舒适筛查胃肠疾病,胃肠充盈超声有妙招 梁趁意 河池市人民医院超声诊断科
2023-09-12 09:52:45
作者: 梁趁意
作者单位:河池市人民医院超声诊断科
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人们也逐渐意识到尽早地通过胃肠检查发现胃肠疾病,并尽早地进行治疗是十分重要的。但由于部分人群对胃肠镜的恐惧,因此在做与不做之间不断地徘徊、犹豫、纠结。不做吧,怕自己胃肠真的有一些病变,因为恐惧拖延最终酿成不堪设想后果;做吧,觉得做胃肠镜太难受,需要插管并且还要麻醉,怕自己身体没有毛病白折腾一场。那么我们到底该怎样选择呢?

首先我们先来关注一下当前胃肠疾病的现状。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近10年来,20~35岁这一年龄区间的人群,胃癌发病率是30年前一倍还多,35岁以下年轻人胃癌的发病率占总发病率的6%~11%。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已逐步向着年轻化的趋势发展,且大部分年轻人所得胃癌恶性程度较高,多数存活不满6个月。因此,胃肠疾病的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对提高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水平显得至关重要。

如果大家觉得做胃镜检查太难受的话,不妨尝试一下胃肠充盈超声检查。传统胃肠超声检查因受到胃肠道气体衰减的阻碍,气体衰减明显时会出现不能反射成像的弊端,对胃肠等空腔脏器成像难于满足临床需求。近年来经超声科研及医务工作者不断的研究与探索,目前已成熟开展的胃肠充盈超声新技术突破了这一限制,通过空腹饮用食药两用助显剂后,使胃肠充盈进而消除了肠腔内气体及黏液的干扰,不仅可以使胃肠壁结构及其病变清晰显示,而且也能使肿瘤内部的低回声和溃疡表面渗出的强回声形成清晰鲜明的对比,易于超声医师评估判断病变存在,是当今胃肠疾病筛查的重要检查方法。

胃肠充盈超声检查是通过(口服或灌肠)助显剂充盈胃腔或肠腔,消除胃肠腔内气体、黏液等对超声波的干扰,改善胃肠超声成像的内环境,能清晰地显示胃肠壁的层次结构,且不产生胃肠腔和胃肠壁的后方增强效应、混响效应及衰减现象等超声伪像,同时评价胃肠蠕动和排空功能,并能清晰显示周围毗邻脏器和组织。特别是对胰腺、肝外胆管、胃周围和腹膜后淋巴结、腹膜后血管显示特别清晰,从而使胃肠腔内产生最佳的声学造影效果。助显剂具有极高的安全性,主要成分是薏米、莲藕、陈皮等药食两用的中药与高质淀粉,不添加任何化学添加剂,无毒、无副作用,无论是年幼的小孩还是年老者甚至是糖尿病患者均可使用,适用于大规模胃肠道疾病的体检筛查。关于这项新技术,我们还需要了解以下几点:

第一,胃肠充盈超声检查相对其它胃肠检查具有无痛、无创、无辐射、安全性高、患者耐受性好的优点。

第二,胃肠充盈超声检查的适宜人群包括以下几类。

1. 胃病初诊检查;

2. 不耐受胃镜检查或是对胃镜检查有禁忌症的患者,如老年人、小儿、食道狭窄,吞咽困难,传染性疾病患者和不愿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

3. 容易患有胃癌的高危人群进行大规模的筛查;

4. 胃周围毗邻器官( 肝、胆道、胰腺、脾、双肾等) 或病变导致胃壁受压原因的鉴别;

5. 胃癌术后等病因临床需要多次、反复、连续观察的;

6. 有胃癌家族史者需要密切关注胃部情况的。

第三,不适宜做胃肠充盈超声检查的人群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 消化道出血;

2. 肠梗阻;

3. 幽门梗阻;

4. 急性胃扩张;

5. 临床需要禁食者;

6. 部分腹部脂肪肥厚、胃腔内大量气体等影响检查效果的患者,应在行检查前对检查医生说明详细情况,并由医生判断是否可行胃肠充盈超声检查。

第四,胃肠充盈超声检查可检查出的疾病包括以下几类。

1. 良、恶性肿瘤(如:胃息肉、胃间质瘤、胃癌、胃恶性淋巴瘤等。)

2. 炎症(如:急慢性胃炎、急性蜂窝织炎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

3. 胃黏膜病变(如:巨大胃黏膜肥厚症等。)

4. 梗阻性疾病(如:贲门失弛缓症、幽门及贲门梗阻。)

5.先天性疾病(异位胰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胃重复畸形、乙状结肠冗长、食管裂孔疝等。)

6. 其他疾病(如:胃内异物症、胃石症、胃底静脉曲张、胃下垂等。)

第五,胃肠充盈超声检查具体检查流程和注意事项包括以下几点。

1. 患者到已开展这项检查的医院提前找临床医生开好检查申请单。检查时间建议安排在上午,受检者需空腹,前一日晚餐进软食和素食,检查前需空腹8—12小时,禁饮4小时以上。

2. 受检者空腹口服冲泡好的胃肠充盈超声造影剂,即可进行胃肠充盈超声检查,30分钟左右可取得检查报告,及时找临床医生就诊。

大众朋友们,胃肠充盈超声检查具有无痛、无辐射、安全、快捷、费用价廉等优点,在胃肠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的当今,赶紧给自己的胃肠做个舒适的体检吧!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