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应该都听说过胃食管反流这一疾病,但胃食管反流与胆囊炎又有什么关系呢?接下来本文就为大家科普有关胃食管反流与慢性胆囊炎的知识。
什么是胃食管反流
胃食管反流指的是胃酸进入到了食管中所产生的症状,由于人体的食管并不耐酸,若是反流之后,便会引发食管黏膜产生水肿、充血、糜烂等情况,这与人们的饮食以及个人体质息息相关。
当代人在生活中进食的速度较快,并且很多人在吃饭期间会有喝水的习惯,经常暴饮暴食,喜食甜食等,否会造成胃中的食物反流进入到食管中,便会产生烧心、反酸的症状。
此外,大部分人缺乏锻炼,肌肉并不发达,因此五脏六腑的肌肉也并不十分结实,这也会影响了食管、胃部正常的收缩能力,加上很多人长期的坐卧不动,延长了胃部排空的时间,引发胃食管反流疾病的出现。
什么是慢性胆囊炎
胆囊的主要作用是储存并浓缩肝脏中所排出的胆汁,并且在进食期间会对于胆囊产生刺激,让胆汁能正常地排出促进食物的消化。成年人每天需要排出800~1200ml的胆汁,但是若是这些胆汁长期的在胆囊当中产生淤积,便会对胆囊壁产生刺激,损伤胆囊壁,影响了胆囊的正常收缩功能,久而久之便会形成结石,针对胆囊壁造成进一步的损伤,便会形成胆囊炎。
胃食管反流与慢性胆囊炎的关系
在人体的胃液中的酸碱度大约在0.9~1.5左右,具有较高的酸度,而成年人每天能够分泌大约1.5~2.5l的胃液,有助于促进食物的消化,并且保护胃粘膜的功能。同时胃液中含有盐酸,具有着很强的消化能力,甚至能溶解铁钉,而胃中所含有的胃蛋白酶、蛋白质都不能被消化。胃肠黏膜具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机制,但食管中并没有这一层黏膜,当胃中的一些物质反流进入食管中就会损伤食管的功能,此外,当病人存在慢性胆囊炎的情况下,也会造成胆汁的反流,进而诱发出现胆汁反流性胃炎,导致病人产生反酸、烧心、腹痛的症状。
如何预防胃食管反流病
1.生活起居
(1)在生活中需要随时关注天气的变化,注意保护好胃部,避免受凉,在睡觉期间,尽量能将床头抬高30°左右,降低胃食管反流的几率。
(2)在用餐之后,要保持站立一段时间,并且在餐后的30~60min进行一些散步等的运动,时间大约在30~40min左右。
(3)可以按照顺时针的方向做一些腹部的按摩,力度以自身承受的力度为主,每次按摩的时间大约在5~10min左右,每天进行3~4次。
2.饮食指导
(1)饮食上要定时定量,尽量以清淡的饮食为主,并且晚餐不能吃的过饱。
(2)尽量避免食用甜品、生冷、浓茶、韭菜、茴香等一些容易产生反酸、烧心症状的食物,不能过量的饮水。若是在生活中产生了胸骨后的灼痛,需要避免吃过热的食物,同时禁止食用煎炸、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胃胀的人群要尽量少食多餐。
(3)烹饪食物要尽量以蒸、烧、煮为主,将食物烹制的更加软烂,易消化。
希望通过本篇科普文章能让人们针对胃食管反流疾病及慢性胆囊炎有简单的了解,在生活中保持良好的习惯,避免这些症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