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您关心的麻醉小知识都在这里!
2024-01-09 14:20:33
作者:李红培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国际医院

人吃五谷杂粮,难免不生病、受伤,除了普通的感冒发烧,有时还得做手术切除病变组织,这时就要用麻醉来缓解疼痛了。麻醉是手术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无论是普通的口腔智齿手术,还是大型的颅脑手术都要对患者进行麻醉。但由于对麻醉药物管控的比较严格,除专业人士外,大部分人对麻醉比较陌生。本文将掀开麻醉的神秘面纱,以便大家能更客观地认识麻醉。

什么是麻醉?

1.定义

麻醉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操作技术,主要是通过应用麻醉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意识丧失或意识虽然存在,但对所受疼痛无知觉,以保证手术和其他操作能够安全顺利进行。

2.麻醉的发展史

(1)为了解决手术中患者的疼痛问题,在中国古代东汉时期,华佗就发明了麻沸散,这类可能具有一定麻醉功效的药物。据文献记载,在这些药物里最主要的一味药物就是曼陀罗,它可以使人出现头晕或意识模糊等症状。

(2)17世纪西方科学家发现了笑气。笑气也是非常早的一种用于麻醉的气体,进入人体后会抑制脑中相应的一些神经元。使它放电降低或者不放电,这种情况下有的病人就会睡着,会对疼痛更加耐受。

(3)乙醚是现代麻醉学产生过程中最早被使用的麻醉药物,它的蒸发性非常强,然后形成气体,随着氧气进入体内,抑制我们产生意识存在的细胞的兴奋性,这样人体就处于慢慢镇静或意识消失的状态。

麻醉分类

根据麻醉药物给药途径的不同以及作用部位的差异,麻醉可分为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麻醉操作必须由专业的麻醉师进行操作。

1.全身麻醉(全麻)

(1)全麻的麻醉药物作用:用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意识丧失、痛觉丧失、遗忘、反射抑制和肌肉松弛等麻醉效果

(2)分类:可分为吸入麻醉、静脉麻醉、复合麻醉。临床上现在多采用复合麻醉,它可以达到最佳的临床麻醉效果。

(3)适用范围:适用于大部分大型手术,如脑部开颅手术、心脏大血管手术、胸部开胸手术、肝脏切除手术、心脏支架置入手术、后腹腔肾切除手术、肺叶切除术、腹主动脉瘤手术、门诊手术,如无痛人流、无痛胃肠镜,以及不配合手术操作的人群,如精神病患者。

(4)麻醉前处理:医生会向患者做适当的麻醉配合解释工作,核对患者及麻醉前评估、检查相应的设备,选择合适的麻醉前用药,连接心电监测仪以及血压袖带等设备,手术室护士会给患者建立静脉通路。患者术前应禁食12小时,前8小时禁止饮水。禁酒,避免喝咖啡,保证足够的睡眠休息。根据医嘱做好术前检查,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个人卫生,签署知情同意书。

(5)麻醉过程:面罩吸入诱导法,将麻醉面罩扣于患者的口鼻部,开启麻醉药蒸发机器使患者吸入麻醉药。待到患者意识消失并进入麻醉状态时,静注肌松药后进行气管内插管;静脉诱导法,先让患者戴面罩吸入纯氧2~3分钟,静脉给予麻醉药物,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静脉麻醉药,如丙泊酚、依托咪酯等。待到患者神志消失后再注射肌松药,等到患者下颌松弛及呼吸变浅,使用麻醉面罩辅助呼吸,肌松药完全起效后,进行气管内插管或喉罩。插管成功后,立即与麻醉机相连接,并进行人工呼吸或机械通气。

(6)麻醉效果:全麻的麻醉效果确切,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被抑制程度与药物的浓度有关,易于麻醉师控制和调节麻醉深度。在麻醉过程中,患者无意识及痛感,自我感觉良好,不受紧张情绪及应激反应影响,术中配合程度高,术后无痛苦记忆。

(7)不宜情况:存在严重的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的患者;咽喉水肿、喉炎、喉部肿物难以进行气管插管的患者;患有不可控制的全身出血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者;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患有未控制的严重高血糖、高血压的患者;3~6个月以内有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的患者,不可进行全身麻醉。

(8)时间:麻醉前准备大约需要0.5~1小时,手术后麻醉恢复观察过程需0.5~2小时,手术中麻醉维持时间取决于手术进行的时间,存在较大差异。

2.局部麻醉(局麻)

(1)局部麻醉的药物作用:用局部麻醉药暂时阻断身体某区域的神经传导,使得该神经所支配的区域产生痛觉及肌张力丧失。最大特点是操作中患者意识清楚,无痛感。

(2)常用的局部麻醉方法:表面麻醉、区域阻滞、局部浸润麻醉、神经阻滞广义的局部麻醉还包括椎管内麻醉(包括硬膜外麻醉和蛛网膜下腔麻醉)等。

(3)适用范围:适用于小型表浅手术,主要包括四肢手术,如手指手术;口腔科手术,如拔牙;皮肤整形科手术,如割双眼皮;颈部甲状腺、咽部等手术;下腹部手术,如阑尾炎手术;气道以及尿道膀胱等内镜检查术;眼、鼻咽、乳腺、包皮、体表皮肤等表浅手术;存在肺气肿、喉部狭窄等疾病;身体情况较差的虚弱患者或高龄患者等,可进行局部麻醉。

(4)麻醉效果:效果比较好,患者手术部位无痛感,肌张力减弱或消失,便于手术操作。此外,局部手术过程中由于患者意识清醒,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心理紧张,产生害怕情绪。

(5)麻醉前准备:医生会对患者解释麻醉方法,患者根据医生指令进行术前检查、禁食、禁水等;部分局部麻醉方式还需连接心电监测、吸氧、血压袖带等设备,手术室护士会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

(6)麻醉过程:表面麻醉,用渗透性强的局麻药物与黏膜接触,使黏膜痛觉消失。主要用于眼部、面部、尿道等手术。常用的药物有利多卡因、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达克罗宁等;局部浸润麻醉,常用于骨髓穿刺等手术。用注射器针头斜刺,进入皮内后推注局麻药,形成白色的桔皮样皮丘,再经皮丘刺入,分层注药。若还需麻醉远处,穿刺针已浸润过的部位刺入,并进入远处。常用的药物包括普鲁卡因,多数情况下还加肾上腺素,提高麻醉药物的作用时间;区域阻滞,操作方法与局部浸润麻醉相同,主要用于体表肿块切除术,如乳房良性肿瘤切除术、头皮手术等。常用利多卡因作为局麻药物;神经阻滞麻醉,主要用于颈神经丛、臂神经丛、上下神经丛等神经阻滞。患者需配合医生保持固定体位,医生寻找到穿刺点后,进行局部消毒,进针将麻药注射至相应的神经,使得该神经支配的范围失去痛感;椎管内麻醉,适用于下肢、下腹部手术。是将局麻药物注入到蛛网膜下隙或硬脊膜外间隙,阻断部分脊神经的传导功能,使相应支配区域无痛感。患者一般取侧卧位,腰背部尽量向后弓曲,使棘突间隙张开便于穿刺,经穿刺后将局麻药物注入,可单次注入,也可连续多次注入。常用的药物有普鲁卡因以及布比卡因等;静脉局部麻醉,适用于远端肢体手术。是将肢体近端扎上止血带,由远端静脉注入局麻药物以阻滞止血带以下部位肢体的感觉丧失。

(7)不宜情况:对局部麻醉药过敏;局麻穿刺区域存在明显感染;存在不能控制的出血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者;不宜单独使用局部麻醉完成的手术;小儿、精神疾病患者、神志不清的难以配合的患者等,不可进行局部麻醉。

(8)麻醉时间:局部麻醉时间0.5~6小时,因麻醉方式、手术时间不同,时间上存在较大差异。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对麻醉以及麻醉过程等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麻醉作为手术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可为患者缓解疼痛,确保手术安全顺利进行,但麻醉药物使用不当也会造成严重后果。所以无论是大型手术麻醉,还是小型手术的麻醉,都要在正规医院,选专业麻醉师进行操作。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