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产后出血的护理很关键
2023-05-30 15:28:57
作者:翟娜娜
作者单位:沁阳市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

产后出血主要是指孕妇分娩后的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毫升,也就是我们生活中俗称的“大出血”或“血崩”。产后出血属于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导致孕妇死亡的主要元凶,据统计,产后出血的整体发病率约为2%—3%之间,由于观测样本的数量限制,估计实际发病率会高于这个数值。因此一旦出现产后出血,家人及医护必须高度重视。

一、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

(一)产妇子宫收缩乏力

1.分娩因素所致

由于产妇分娩时间较长,且体力大量消耗,在生产过程中会出现子宫收缩乏力。如胎盘前置或脱落,妊娠期高血压、宫腔内感染等情形均可能导致子宫肌层出现严重水肿或渗血想象,同时也会导致子宫收缩乏力。

2.孕妇子宫因素

孕妇子宫肌纤维发育不良:如子宫畸形、异位、肌瘤;或者因胎儿较大,多胎妊娠、羊水过多等情形会导致孕妇子宫纤维拉伸过度;或者剖宫产、子宫穿孔等手术对孕妇子宫造成损伤;此外,孕妇的生产次数过多也可能会导致子宫收缩乏力。

3.身体因素影响: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由于精神高度紧张对分娩过分焦虑,特别是对阴道分娩极为恐惧,从而导致临产后镇静剂、麻醉剂的使用量加大,或者受到合并性慢性疾病的影响导致孕妇子宫收缩乏力。

(二)孕妇胎盘的影响

1.胎盘及时排出

胎儿在出生后,应确保胎盘在30分钟内排出孕妇体外。如果不能及时排出,可能导致胎盘剥离面的闭合,从而引起产后出血。

2.胎盘黏连的处理

胎盘黏连主要是指胎盘与子宫壁全部或者部分黏连的情况,该种情况多见于人工流产、子宫内膜炎等。一般如果是胎盘完全黏连则通常不会出血,而部分黏连在进行胎盘剥离时则可能造成产后出血。

3.胎盘的植入手术:将胎盘绒毛植入到子宫肌层时,会导致血窦呈现开放状,从而增加止血难度。

4.部分胎盘胎膜的残留:当部分胎盘胎膜或者副胎盘残留于子宫宫腔内时,胎盘剥离面在剥离操作中也会因部分胎膜滞留而导致产后出血。

(三)孕妇软产道损伤

软产道损伤所形成的出血点,出现在胎儿分娩后期。该出血点与孕妇子宫乏力所形成的产后出血点有所不同,因软产道的损伤产生的出血可以进行自凝,如果损伤累及小动脉,则出血颜色比较鲜红。一般孕妇分娩过程中产道裂伤的主要原因如下:

1.孕妇的外阴肌肉组织弹性较差;

2.胎儿过大、产力过强、急产所致;

3.引产及助产技术不规范;

4.孕妇分娩时,会阴切开后,止血不充分,或者宫颈及引导窟窿的裂伤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

二、孕妇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孕妇分娩后一旦出现产后出血,此时必须高度重视,并及时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同时产妇也需要关注自身产后身体状况,并及时进行自我检查,同时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的刺激,稳定的情绪控制将有助于产后身体恢复。

(一)发现产后出血必须及时救治

一旦孕妇出现产后出血,孕妇将面临着休克及生命危险。因此医护人员发现产妇出现产后出血时,必须第一时间组织抢救。同时也尽快查明产妇的出血原因,并根据具体原因采取科学有效的抢救措施。

(二)密切关注和监测产后出血情况

一般产后的2小时内为产后出血的最佳观测时间,因此医护人员在做好常规护理工作的同时,也应密切关注产妇的生命体征及情绪变化。如果孕妇出现面色苍白、出虚汗、心慌口渴,血压明显下降等情形,则应提高警惕及时进行救治。

(三)软产道切口处理

孕妇分娩时会造成其软产道损伤,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及时处理软产道切口,根据解剖层次逐层进行缝合,以彻底止血。第一针缝合的位置范围应大于切口顶部位置,以不留死腔。处理过程中,如果发现孕妇软产道出现血肿,则必须立即切开处理,之后再重复上述操作,

(四)做好产妇的心理安抚工作

一旦产妇出现产后出血,会极其恐慌焦虑,精神高度紧张,该种不良情绪也会引起中枢神经的系列变化,导致孕妇出现其他身体问题。因此医护人员应及时关注产妇的情绪变化,并进行及时疏导和安抚,及时告知产妇不要恐慌积极配合治疗、可尽快帮助其止血,消除其紧张情绪。并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总而言之,孕妇的产后出血极为危险,因此为了避免生产后出血,减少对孕妇的身体损伤,在孕妇进入住院阶段开始,就应该认真评估其产后出血风险,做到充分准备,全面预防,科学护理。同时一旦出现出血必须及时抢救,尽最大程度地确保产妇的生命安全。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