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盆腔炎反复发作?中西双管齐下为您解忧
2024-02-23 15:30:33
作者:谭娆华
作者单位:广西柳州市中医医院

盆腔炎反复发作主要的原因是急性盆腔炎没有及时治疗彻底,形成慢性盆腔炎,然后慢性盆腔炎又在不注意调理生活的情况下,又反复发作,一旦患者形成反复发作性的盆腔炎,就很难治疗。而且在身体抵抗力比较差,还有过度劳累、熬夜、受凉、情绪不好、精神压力大等情况下,抵抗力一旦下降,疾病就会死灰复燃。

一、盆腔炎的中西医认识

在中医看来,盆腔炎主要是由于湿热邪毒侵入盆腔,并导致气血瘀滞。当邪毒侵入胞脉并与败血结合,病情会进一步发展。具体症状因个体差异而异,但主要包括胞宫积热、胞宫湿热、瘀滞胞脉和正虚邪恋四种证候。这些症状可能表现为发热、头痛、小腹疼痛、带下异常、排尿异常以及舌质和舌苔的变化。

西医对盆腔炎的解释是女性生殖器官、子宫周围结缔组织和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慢性盆腔炎通常是由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而演变来的,具有病程长和病情顽固的特点。细菌感染通常是通过逆行方式,从子宫和输卵管到达盆腔。然而,并非所有女性都会患上盆腔炎,只有少数女性会发病。盆腔炎的治疗可以采用御外法。在正常情况下,女性生殖系统具有抵御细菌入侵的能力,但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女性自然防御功能受到破坏时,盆腔炎就有可能发生。

二、中医如何治疗盆腔炎?

盆腔炎的中医治疗主要包括口服中药或中成药、按摩和针灸等方法。

首先,患者可以口服一些中药或中成药,如妇可靖胶囊、丹黄祛瘀胶囊等,或者使用金银花、连翘、赤芍、丹皮等中药进行治疗。

其次,按摩也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将双手搓热后,用双手在腰部两侧各搓18次,接着用食指和中指在骶部按揉30到40次,最后在大腿内侧按揉20到30次。

此外,针灸也被广泛应用于盆腔炎的治疗。针灸治疗时,一般会选取中极、气海、归来等穴位,以去除包宫的湿邪,同时还会配取胃经、脾经等相关穴位。

三、西医怎么治疗盆腔炎?

1.由于盆腔炎的病原体多为混合感染,包括淋病奈瑟菌、衣原体、支原体、需氧菌和厌氧菌等,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病原菌种类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对于无法明确病原菌的患者,医生会根据经验选择广谱抗生素。常用的抗生素方案是头孢类抗生素联合甲硝唑,或者头孢类抗生素联合四环素类、红霉素类抗生素。给药途径包括静脉输液和口服等。

2.通过物理微波刺激,可以促进盆腔血液循环,加速炎症的吸收和消退。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包括腹部微波、红外线和蜡疗等。

3.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手术也是治疗盆腔炎的一种方式。例如,对于输卵管积水或有囊肿形成的情况,手术治疗是必要的。对于反复发作的炎症患者,也应考虑手术治疗,以确保彻底治愈,避免复发。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可以结合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方法,以提高疗效,缩短病程。

1.针灸和物理治疗联合应用:针灸和物理治疗都是有效的辅助手段,可以联合应用。通过针灸刺激相应的穴位,可以调和气血、通络止痛,同时配合物理治疗如微波、红外线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炎症吸收,加速康复。

2.中药灌肠和西医治疗相结合:中药灌肠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盆腔炎的方法,可以通过直肠给药直接作用于盆腔,发挥中药的消炎、活血、化瘀作用。同时配合西医的抗生素治疗或手术治疗,可以更好地控制病情,缩短病程。

五、如何预防盆腔炎?

1.每天清洗私处,使用温和的洗液清洁,避免使用过于刺激的洗液或香皂。保持私处干燥,避免穿紧身裤和合成材料的内裤,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质内裤。

2.过度清洗会破坏阴道内部的自我清洁机制,导致细菌易于滋生。每天清洗一次足够,不需要频繁使用抗菌产品。

3.性行为时使用避孕套,减少感染的风险。尽量避免和多个性伴侣发生性行为,减少感染机会。

4.抗生素的滥用会破坏盆腔内正常的菌群平衡,使细菌易于繁殖。在使用抗生素时,按医生的指导正确使用,并在使用后补充益生菌。

5.保持均衡的饮食,多摄取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避免摄入过多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可能导致盆腔充血和炎症。

盆腔炎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式,有望为盆腔炎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选择。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