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一起来了解动态心电图
2024-02-23 15:43:43
作者:黄菊芳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武宣县中医院功能科

动态心电图概述

动态心电图是通过动态心电图仪在患者日常生活状态下,连续24小时或更长时间记录其心电活动的全过程。并借助计算机进行分析处理,以发现在常规心电图检查时不易发现的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等症状,为临床诊断、治疗及判断疗效提供重要客观依据。动态心电图应用于临床近50年来,随着电子学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记录器的记录介质随时代发展变为电子硬盘、闪存卡和电子U盘,它具有体积小、耗电低、有记忆功能,断电后数据不丢失的优点。监测导联由单导联、三导联发展到了12导联同步实时监测。回放系统软件功能越来越强大,包括栅状图、动态波形折叠加图、趋势图、全览图、心搏模块、直方图、心率变异性、心房颤动总负荷、心率震荡、心肌缺血总负荷、微伏级T波电交替、睡眠窒息危险分析、心率减速力等功能。近些年来,植入性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大大延长了记录时间,实现了人机对话,心律失常检出率更高,可更好地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

1.心律失常诊断动态心电图检查能够记录受检者在不同时间、不同状态下的心电图信号,有助于发现和诊断心律失常,例如各类停搏、早搏、心动过速、传导阻滞、心房颤动等。

2.心肌缺血诊断,心肌缺血是冠心病等疾病的重要表现。动态心电图检查能够监测受检者在活动和休息时的心电图信号,及时发现ST段抬高、T波倒置等心肌缺血的征象,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3.心肌梗死预后评估。对于已确诊的心肌梗死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有助于评估病情预后、指导治疗和康复计划是药物疗效评估。

4.窦房结功能和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诊断。

5.心率变异性分析。

6.评估起搏器功能。

7.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检测。

8.测量Q-T间期离散度。

9.揭示特殊心电现象。

10.心率减速力和连续心率减速率分析等等。

三、对动态心电图的一些疑问

1.动态心电图和心脏彩超哪个更准?动态心电图和心脏彩超两种检查的内容和目的是不一样的,无法比较哪个更准。动态心电图主要通过长时间连续记录和分析心脏的心电活动,来分析被检查者的心率、节律等特点,从而判断是否存在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病变。心脏彩超是通过超声探头检测,观察心脏的形态结构、血流动力学等特点。从而判断是否存在心肌肥厚、瓣膜异常等器质性病变。因此,在多种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动态心电图和心脏彩超可以互为补充。

2.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的区别?常规心电图只能监测到做心电图期间受检查心脏即刻短暂的心电活动信息;动态心电图则能够24小时或更长时间连续记录受检查心脏的心电活动信息。一般情况下,常规心电图具有简便易行、及时快捷、费用低等优点,常用于心脏的常规检查;而动态心电图则能显著提高偶发性、短暂性心律失常和一过性心肌缺血发作的检出率,常用于出现心悸、气促、胸痛等心脏不适症状且常规心电图未发现心电活动异常的进一步检查。

3.做动态心电有辐射或者是其他的副作用?动态心电图属于无创性检查,没有辐射。一般情况下没有什么大的风险。有可能在少部分检查者身上贴电极片的部位会出现红肿、瘙痒等过敏症状。如果症状不严重,尽量避免搔抓,等检查结束后,用温水轻轻擦洗局部,一般症状会逐渐消失。若症状没有缓解甚至加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抗过敏治疗。

4.做动态心电图应注意的事项:(1)佩戴仪器后,日常工作及活动可照常进行。期间出现的症状发生时间,以及当时活动填入生活日志。(2)佩戴期间可正常生活、睡眠和工作,不要让记录盒进水,如淋雨、洗澡、游泳等。(3)佩戴期间,不能做理疗、透视、拍摄X线片、CT、超声波检查。不要使用电热毯、磁疗用具,同时应远离强磁场及强电场。(4)不要打开记录盒,更不要取出电池或闪光卡。(5)睡眠窒息危险分析时,要求病人晚上十点前入睡,次日早晨六点半起床。期间喝水及大小便等活动可作回顾性记录,若失眠应告知分析医师。

四、结论

动态心电图作为一种无辐射、非侵入性的心脏电活动监测方法。对于诊断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问题具有重要价值。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期待未来动态心电图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保障人类健康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本文对动态心电图的介绍,我们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一重要的医学诊断技术。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