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其实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该病主要与人体胃黏膜长时间受到刺激、损伤有一定关系。而从现代临床医学角度出发,慢性胃炎可分为两种,一种为弥漫性慢性胃炎,另一种为局限性慢性胃炎,其中弥漫性慢性胃炎就是全胃黏膜出现炎症,患病人群多为年轻人;而局限性慢性胃炎则是指胃部某个区域长期存在炎症,患病人群多为中老年群体。无论哪种慢性胃炎,只要确诊,患者自身消化功能、机体营养吸收能力都会受到较大影响,生活质量也会因此而持续下降。本文将对慢性胃炎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等进行全面科普。
1、慢性胃炎的病因
1.1 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可存活于胃酸环境中,通常黏附于胃黏膜上方黏液层或胃上皮细胞表面,一旦数量过多就会导致胃黏膜感染,引发胃黏膜炎症、损伤,最终使患者患上慢性胃炎。
1.2 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
长期使用,或者随意滥用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非甾体类抗炎药人群(缓解疼痛或消炎),随时间推移自身胃黏膜的防御屏障就会被药物所破坏,胃黏膜频繁遭受刺激、损伤,就会引发慢性胃炎。
1.3 自身免疫反应
自身免疫反应虽然也是引发慢性胃炎的原因,但生活中较为少见,自身免疫反应即人体自身免疫性疾病,最鲜明的特点就是人体免疫系统会自行攻击胃黏膜细胞,导致胃黏膜出现损伤、炎症,最终便会引发慢性胃炎。
1.4 饮食因素
饮食不节,也是慢性胃炎的常见病因。比如长期嗜辣、嗜酒、暴饮暴食等人群,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会导致自己胃黏膜受刺激,患上慢性胃炎的风险也会全面升高。且长时间缺乏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等营养素摄入,饮食不规律等也会增加慢性胃炎的发生率。除此之外,需要指出的是相关专业医学文献研究发现,吸烟人群相较于正常人群而言,患上慢性胃炎的风险也有显著提升。
2. 慢性胃炎的症状
2.1 消化不良
慢性胃炎患者临床最典型的症状即消化不良,胃痛、胃灼热、饱胀感、恶心、呕吐等十分常见,而消化不良也会直接拉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2.2 食欲减退
慢性胃炎患者会出现食欲不振、厌食、体重下降等症状,这些症状与胃黏膜受损导致胃酸分泌减少、胃肠道蠕动缓慢等有直接关系。
2.3 消化道出血
慢性胃炎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会有消化道出血的症状,比如患者胃黏膜炎症严重,出现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就会引发消化道出血,而消化道出血时,患者临床则表现为呕血或黑便,必须及时就医治疗。
2.4 贫血
慢性胃炎会有贫血症状,因为长期的胃黏膜炎症、损伤,会影响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继而导致贫血,此时患者会出现乏力、无力、头晕、心悸等症状,一旦贫血严重,甚至会引发其他并发症,比如心脏病等,会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直接威胁。
3. 慢性胃炎的治疗方法
3.1消除幽门螺杆菌
在明确患者病因的前提下,合理使用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进行治疗,以清除幽门螺杆菌感染,便可起到缓解胃黏膜炎症、损伤,预防慢性胃炎进展的效果。
3.2 避免刺激因素
对于慢性胃炎患者而言,日常饮食应尽量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不喝浓茶,远离咖啡,减少饮酒等刺激性行为。还应戒烟,保持健康饮食基础上注意情绪调节,避免过度紧张、降低精神压力,才能有效控制病情。
3.3 胃粘膜保护剂
胃粘膜保护剂主要是指胃黏膜修复剂、降酸药等药物,利用这类胃黏膜保护剂以促进胃壁黏液分泌、增加胃黏膜屏障功能、减少胃酸分泌等,可达到保护、修复患者胃黏膜,缓解慢性胃炎的症状。
3.4 对症处理
慢性胃炎患者也可采取对症治疗,比如出现胃痛、消化不良等症状,便可用些抗酸药、止痛药、消炎药等进行对症治疗,但需要注意,对症用药必须是在医生指导下,按照医嘱进行,自己不可随意用药。除此之外,若出现贫血等并发症时,则要尽快进行补铁、口服叶酸,或者直接前往医院寻求专业人员帮助,不可拖延。
结语
总之,慢性胃炎患者必须谨遵医嘱行事,及时治疗才能避免病情持续发展,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