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症状与治疗
2024-01-30 16:17:05
作者:李霞
作者单位: 广西北海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

儿童时期是生命的黄金阶段,然而,一些儿童却可能面临支气管哮喘的困扰。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的呼吸系统疾病,对儿童的身体和生活都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将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症状、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措施等方面为大家进行科普,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一、什么是儿童支气管哮喘?

儿童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支气管炎症引起的慢性疾病,其特点是反复发作的呼吸困难和咳嗽。这一疾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导致支气管狭窄、黏液过多,最终导致呼吸不畅。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与遗传、环境、免疫系统等多个因素有关。

二、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症状

频繁的咳嗽:儿童支气管哮喘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频繁的咳嗽,尤其是夜间或清晨。这种咳嗽可能伴随着呼吸急促,给孩子带来不适感。

呼吸急促:患有支气管哮喘的儿童在发作期间会感到呼吸急促,就像是在进行剧烈运动一样。这种呼吸急促可能使他们感到疲倦,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胸闷感:支气管炎症引起的症状之一是胸闷感,孩子可能感到胸部沉重,呼吸不畅。

夜间症状加重:很多儿童支气管哮喘在夜间症状会加重,这可能导致孩子的睡眠质量下降,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和学业。

过度的疲劳:由于呼吸急促和其他症状的影响,儿童支气管哮喘可能会感到过度疲劳,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

三、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

家长们可能会担心自家的孩子是否患有支气管哮喘。在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中,医生通常会采取一系列的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测。

病史调查:医生会详细了解孩子的病史,包括症状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以及与环境、变应原的关系等。

体格检查:医生会对孩子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听诊、观察呼吸频率和深度等,以了解呼吸系统的状况。

肺功能测试:肺功能测试是诊断支气管哮喘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测量孩子的呼气流量和肺活量等指标,医生可以评估孩子的呼吸功能是否正常。

变应原皮肤试验:通过变应原皮肤试验,医生可以了解孩子是否对某些过敏原产生过敏反应,从而判断过敏因素是否与支气管哮喘有关。

X光和CT扫描: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X光或CT扫描,以排除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炎或支气管扩张等。

四、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治疗

一旦确诊为儿童支气管哮喘,及早的治疗是至关重要的。治疗的目标是减轻症状、控制炎症,并提高孩子的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

抗炎药物(控制药物):包括吸入型类固醇(ICS)如氟替卡松、倍氯米松等,用于减轻支气管黏膜的炎症。

长效β2-肾上腺素激动剂(LABA):常与ICS合用,有助于扩张支气管,提高气流。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s):如蒙特卡斯特,用于缓解哮喘症状,可以是ICS的替代或辅助药物。

短效β2-肾上腺素激动剂(SABA):如沙丁胺醇,用于急性哮喘发作时的紧急缓解。

急性发作的救治:

快速作用的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是急性发作时的首选药物。

控制和监测:

定期监测儿童的哮喘症状,用峰流量计等工具评估肺功能。

制定个性化的哮喘管理计划,确保家长和医护人员都了解儿童的哮喘状况以及如何应对急性发作。

环境控制:

确保儿童远离可能引发哮喘的过敏原,如烟草烟雾、尘螨、宠物毛发等。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期清洁房间,使用空气净化器。

运动和体育:

鼓励儿童参与适当的体育锻炼,以提高身体素质,但在哮喘症状加重时需避免剧烈运动。

教育患者和家长:

提供关于哮喘的教育,包括病因、症状、药物使用和应对急性发作的知识。

建议定期随访医生,确保哮喘症状得到有效控制。

五、结语

儿童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但通过科学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大多数患儿能够在医疗的指导下正常成长,减轻症状的困扰。家长在发现孩子存在呼吸系统问题的情况下,应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希望通过本文的科普,能够帮助更多的家长更全面地了解儿童支气管哮喘,提高对这一疾病的认知水平。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