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输血相关传染病及其预防和控制
2024-01-05 16:19:36
作者:姜衡春
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输血科

输血相关传染病,是指受血者通过输入含病原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而引起的传染病。输血相关传染病一般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如果只是病原体存在于体内,而受血者无明显症状与体征时,此种状态称输血相关感染,或输血传播的感染。受血者此时为无症状病原体携带者。

通过输血传播的疾病与感染已知有十几种,其中最严重的是艾滋病,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输血相关传染病的病原体及其引起的相关疾病;乙肝病毒( HBV) 、丙肝病毒( HCV) 等肝炎病毒,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 、梅 毒 螺 旋 体( TP) 等传染病毒,是临床常见的传染病病毒,常见传播途径为血液传播。输血过程中,病毒传染源通过血液进行传播,导致传染病传播、交叉感染,不仅增加患者痛苦,且易引发医疗纠纷。近年来,传染病发病逐年增加,且HBV、HIV等病毒存在一定的潜伏期。在医院异体输血过程中,可导致输血相关传染病,安全输血备受关注,因此做好输血相关传染病的宣传、预防和控制十分重要。

加强对献血人员的筛选

加强对献血人员的筛选,从根源上减少传染病的感染机会。采集血液时要求献血者不能隐瞒自身健康信息、无不良性习惯、无吸毒史、健康的适龄公民,自愿无偿献血并能定期献血。实践证明这些献血者中输血感染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最低,血液质量最好。 采供血机构应制定标准操作规程和卫生消毒程序,用制度来约束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养成好的习惯,最终常规化,控制输血感染事件的发生。采血工作人员应严格筛选,经职业培训,遵守献血法,有强烈的责任心,在采集血液前核查献血员填写的健康信息,做好记录,认真消毒,使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一次性器材,使用的采血器材在保质期内。成分室工作人员制备成分血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避免血液污染,污染的血液应用于临床后果非常严重。

严格的血液检验

在调查询问中,应特别注意排除高危人群献血。严格检验涉及输血相关疾病的一些项目,我国目前规定针对献血者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试验和丙氨酸氨基转移丽(ALT)共5项常规检测项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今后还将增加一些检验项目,如HBV、HCV与HV的核酸检测等,并进一步提高检验试剂质量,以保证献血者与受血者的安全。根据国际及国内的先进经验,输用由无偿献血者采集的血液时,受血者发生艾滋病和肝炎传播的危险性大大低于输注有偿献血者的血液。所以应大力提倡无偿献血,减少有偿献血。

加强采血和血液制品制备的无菌技术操作

采血、血液成分制备和血浆蛋白分离过程复杂,发生细菌和病毒污染的机会很多,一定要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

对血液制品进行病毒灭活

对血液制品的病毒灭活是保证输血安全的另一道防线。虽然对献血者严格筛选和血液加工中严格操作,可大大提高血液质量和安全度,但不能完全控制病毒传播,这是因为在病毒感染的初期,人体尚未产生相应抗体,或抗体水平甚低,未达到可检出水平,还受实验方法、试剂的敏感性和准确性限制,以及人为差错的影响。此外,还有些可引起输血传播的病毒与微生物,现在我们尚无检测的方法,或根本还没有发现。因此,在此情况下,对血液制品进行病毒灭活,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输血安全。

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

输血有可能发生一系列不良反应与相关疾病的传播。据美国最近资料,每单位血传播病毒危险性估计如下:HIV为1/66.6万,HCV为1/10.3万,HBV为1/6.3万,HTLV为1/64.1万。因此主管医师在考虑对病人输血时,应当权衡利弊,要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在确定需要输血时要选择适当的血液成分或血液制品。一般认为自身输血是比较安全的,应当提倡。经验证明,保存血比新鲜血安全,例如4℃保存72小时以上的血无传播梅毒危险,4℃保存2周以上的血,也可减少疟疾和HTLV感染传播的危险。

传染源消毒

杀灭传染源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之一,其目的是为了杀灭或消除存留在各种传播媒介上的病原体,以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在医疗卫生防疫部门和输血系统工作的人员,特别是直接参加实验、手术、创伤处理和直接接触病原体的工作人员应特别注意自身防护,除了注意穿防护衣,戴防护镜、手套和防止尖锐物体刺伤外,应加强工作室和器械消毒工作,做好污染的废弃物处理。这不仅是为了保护工作人员自身,也是为了保护其他人,如献血者、受血者及其密切接触人员。

做好输血前受血者传染病的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测

输血是临床治疗、抢救的常用手段,但乙肝病毒( HBV) 、丙肝病毒( HCV) 等肝炎病毒,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 、梅 毒 螺 旋 体( TP) 等传染病毒,易通过血液传播,可导致输血相关传染病的发生。若在输血前未进行检测而在输血后发现感染,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及原发病治疗,还易产生不必要的医疗纠纷,输血前筛查输血相关传染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因此,受血者输血前进行传染病的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测十分必要。

综上所述,由于输血感染传染病,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和精神的损害,严重的危及到生命,因此预防控制输血传染病的发生尤为重要。随着输血技术和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传染病的发生几率已经降到了很低,但还存在医疗手段检测不到的可能性,因此,输血感染传染病的风险还是存在的,必须做好防范措施,预防控制输血传染病的发生。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