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进入人体以后,要经过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是药具有三分毒”,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既有治疗作用,也有副作用。
哺乳期妇女用药后,药物会进入乳汁。虽然药物进入乳汁的含量很少超过母亲摄入量的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不至于给乳儿带来极大的危害,但是,少数药物在排泄过程中在乳汁中的蓄积量较大,从而会造成对乳儿的伤害,所以要避免滥用。
一般来说,分子量小于 200 的药物、较易溶解在脂肪和水中的药物、在母体的血浆中处于游离状态的药物、解离度大的药物等容易在乳汁中出现。
一、常见药物对乳儿的影响
磺胺类药物在体内与胆红素竞争血浆蛋白,可致游离胆红素增高,尤其在新生儿黄疸时,可促使发生胆红素脑病(核黄疸)。
氯霉素可抑制骨髓,可引起灰婴综合征,所以该药是哺乳期禁用的药物。
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会全部在乳汁中蓄积,所以该种药物是哺乳期禁用的药物。
激素类药物如口服避孕药,有的含有雌激素,有的含有孕激素,有的是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复合物,可以导致乳儿出现易激惹、惊厥等症状;男孩会出现乳房发育增大等现象。
降糖药比如格列喹酮能分泌到乳汁中,可以导致新生儿黄疸,所以哺乳期不易使用。
二、临床中许多常用药物是哺乳期禁用的
临床中还有常用的药物是哺乳期禁用的,比如抗感染药物中有链霉素、氯霉素、林可霉素、米诺环素、多西环素、吡哌酸、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培氟沙星、依诺沙星、洛美沙星、氟罗沙星、磺胺嘧啶、磺胺甲噁唑、磺胺异噁唑、特比奈芬、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阿苯达唑、替硝唑、乙胺嘧啶等;消化系统药物有泮托拉唑、埃索美拉唑、雷贝拉唑钠、胶体酒石酸铋、复方铝酸铋、西沙必利、依托必利等;呼吸系统药物有厄多司坦、喷托维林、右美沙芬、倍氯米松等;神经系统药物有左旋多巴、金刚烷胺、卡马西平、苯巴比妥、奥沙西泮、三唑仑等;泌尿系统药物有环噻嗪、苯噻嗪、泊利噻嗪、贝美噻嗪、乙酰唑胺、醋甲唑胺、黄酮哌酯等;激素有关药物有曲安奈德、此二醇、戊酸雌二醇、炔雌醇、雌三醇、尼尔雌醇、己烯雌酚、炔诺酮、甲地孕酮、左炔诺孕酮、孕三烯酮、氯地孕酮、羟孕酮、米非司酮、卡前列甲酯、甲苯磺丁脲等;循环系统药物有比索洛尔、氟桂利嗪、阿托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非诺贝特、辛伐他汀、阿昔莫司;血液与造血系统药物有双香豆素乙酯、氯贝丁酯、去纤酶、非格司亭、西洛他唑、吲哚布芬等。
三、哺乳期妇女用药需谨慎,一定要权衡利弊。
药物对母亲和其乳儿会有哪些危害和影响,要进行综合考虑,权衡利弊。对所用的药物弊大于利则应立即停用,从而选择其它治疗药物或者治疗措施。对可选或者不可选择的药物尽量避免使用,必须用时要谨慎使用,使用时疗程不要过长,剂量不要过大,用药过程中、用药后,要时刻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1、选择适当的时间哺乳,防止蓄积:母亲哺乳时要避免药物浓度在乳汁中达到高峰期。可以在母亲用药后,等到药物浓度在乳汁中降到较低时进行哺乳。而且要避免使用长效药物,避免联合使用药物。尽量使用短效药物,用单剂疗法代替多剂疗法。这样可以降低药物在乳汁中蓄积的机会,从而也可降低药物在乳儿体内蓄积的机会。
2、对于非用不可的药物,要选择好可以替代的药物:如果哺乳期的母亲患病必须用药时,应选择不仅对母亲危害小的药物,还需考虑对乳儿危害小的药物,两者都需综合考虑。
3、对于替代疗法行不通,则采用人工哺育:如果乳母必须使用某种药物进行治疗,而确定该种药物对乳儿会造成危害时,必须停止哺乳,采用人工喂养的方式。
哺乳期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非常关键,用药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