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静脉血栓
静脉血栓栓塞症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形成血凝块,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包括深静脉血栓和肺血栓栓塞症。深静脉血栓如果脱落进入肺动脉,可引起肺栓塞。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最为常见,老年人不仅发病率较高,而且容易发生致命性肺栓塞,因此需要特别关注。
静脉血栓症的形成与三个重要因素有关;血流缓慢、血亢进和静脉内膜变化。老年人体力较差,活动较少,卧床时间较多,减弱了静脉回流的肌肉弹力作用。此外,老年人心脏功能较差,心搏出量减少,导致体循环淤血。同时,老年人的静脉曲张症发生率较高,静脉迁曲扩张,弹性减退,大部分伴有静脉辩及交通支受损,导致下肢静脉血流淤滞。
凝血亢进表现为血液凝固性增高、纤维蛋白原活性增加、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减低和血小板聚集力增加,这些老化改变均有利于血栓形成。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骨祈、外伤手术组织损伤造成大量凝血活酶进入血液循环;红细胞增多症脱水、血菜蛋白异常和大静脉插管.输注高渗营养液均可造成血液浓缩;胰腺,肺、卵巢恶性肿瘤以及白血病本身促使血小板破坏释放凝血因子均可促使血栓形成。
静脉老化表现为内膜粗糙,静脉瓣萎缩,容易在瓣膜下方静脉窦处发生血小板黏附,形成血栓。静脉起搏导管和电极也可造成静脉内膜损伤。
静脉血栓的预防
基本预防首先改善生活方式,养咸良好的作息时间、规律饮水、成烟戒酒;其次加强运动,可以进行踝泵运动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等主动或被动锻炼,增加患者下肢肌肉的收缩,促进血液回流,从而达到预防血栓的目的。对于正常人群,建议长期站着或者坐着工作的人,可以每小时做一次双脚并拢跳脚尖的动作,每次33下。这个动作可以促进下肢肌肉的收缩,加速血液回流,从而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除此之外还要控制好基础病,尤其是血糖血脂的控制。针对住院虑者医护人员还需规范医疗操作,如避免在下肢进行穿刺,各种侵袭操作轻柔,规范使用止血带等,以免损伤血管内皮。
对于住院的患者,建议手术后要早期进行相关活动,术后如果卧床,容易发生静脉血栓的患者可以进行下肢的气压治疗,目的也是促进血液的回流。气压治疗可以通过周期性的充气和放气,对下肢进行按摩和挤压,促进血液流动,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
药物预防主要是通过口服或皮下注射抗凝药物来预防静脉血栓。对于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很高的患者,且物理治疗不能达到很好的疗效,也可以使用抗凝药物来预防静脉血栓。近年也有很多新型的口服抗凝药,更加安全且不用反复抽血化验,也是预防静脉血栓的选择之一。抗凝药物可以降低血液的凝固性,抑制血栓的形成,从而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切记:抗凝药必须在医师指导下遵医嘱用药,切勿自行增减。
静脉血栓虽然可能不会立即致命,但如果不及时预防和治疗,就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我们应该提高警惕,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入手,做好预防工作,减少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同时,一旦出现症状,也要及时就医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