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知识早知道,让你“梅”烦脑
2024-01-23 09:01:19
作者:杨玉凤
作者单位:来宾市象州县人民医院

“梅毒”一词,大家并不陌生,但你真的了解它吗?今天就聊一聊梅毒这一话题。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系统性传染病,而非病毒感染。梅毒可分为早期梅毒和晚期梅毒。早期梅毒通常指感染两年之内,早期梅毒包括一期和二期梅毒,一期梅毒主要表现为软骨样硬度的无痛性溃疡,也叫硬下疳;二期梅毒,主要表现为全身对称性多形性不痛不痒的皮疹伴淋巴结肿大等。晚期梅毒主要指感染两年以上,即三期梅毒,会对患者皮肤黏膜、眼、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危及生命。梅毒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无梅毒相关临床症状,但梅毒血清反应阳性称潜伏梅毒,同样两年内为早期潜伏梅毒、两年以上为晚期潜伏梅毒。与艾滋病相比,梅毒是可防可治的。可是很多人并不了解,甚至自己得了这种病都不清楚。今天,我们科普这方面的知识。

梅毒是怎么来的?

1. 性传播:梅毒作为经典的性传播性疾病,主要传播途径当然是性传播,很多人为寻求刺激,出现一夜情,但殊不知梅毒已经悄悄缠上了你。另外对于多性伴或不安全性行为的人也很容易感染上梅毒。

2. 接触传播(直接和间接):这里的接触并不是指与梅毒感染的患者握手就会传染,而是指接触了梅毒患者的内衣、内裤、被褥或共用毛巾、剃刀、浴盆、坐便器等,这时若存在皮肤破损等现象,则会出现感染情况。

3. 其他传播:胎传传播、血液传播包括不正规的输血、血制品、手术等行为都有可能会引起疾病的感染。

梅毒该如何治疗?

早发现、早诊断、规范治疗及随访是梅毒治疗的原则。苄星青霉素和普鲁卡因青霉素是梅毒治疗首选药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四环素、红霉素等,孕妇及儿童要避免使用四环素。通常情况下,早期发现的梅毒患者,规范治疗后,基本可痊愈,消除感染性。但对于晚期梅毒的患者由于组织破环大,治疗后难以修复。尤需强调,治疗性病,需对其配偶及性伴同时进行检查和治疗。患病和治疗期间应避免性行为。梅毒治疗后需要随访2~3年,第一年3个月复查1次,第2~3年每半年复查1次(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神经梅毒和心血管梅毒患者,应随访终身)。

我们该如何预防梅毒的传播?

1. 正确认识:由于疾病类型的影响,人们对其都是避之不及。其实,只有更好更多的了解,才能更好的防范。因此我们应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了解,如应积极参与社区内的公益性讲座等,提高对梅毒的认识,增强防范意识。

2. 加强教育:规范行为,洁身自好,避免多性伴;不安全性行为时,尽量使用安全套,不输来路不明的血液及血制品。不到消毒不规范的场所纹身、打耳洞。降低感染风险;对于性行为活跃者,应密切观察自身情况,发现不适及时就医。

3. 积极治疗:对于生殖器炎症,如尖锐湿疣、淋病等应及时治疗,切断病原体入侵门户。

4. 母婴阻断:孕妇应定期进行梅毒抗体检测,便于及时发现,对于已经感染的梅毒孕妇,将其随访与孕产期保健服务相结合,指标异常,及时干预。

梅毒的社会心理影响

感染梅毒后,患者可能会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一方面是由于疾病带来的羞耻,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另一方面是担心疾病带来的危害,而出现紧张、恐惧心理。但需要了解的是,梅毒是可防可治的,不应因此恐慌。发现患病时,应积极面对疾病,树立信心,配合医生治疗,家庭、朋友支持患者康复也很重要。对于梅毒患者,我们应正视传播途径,不要抱有歧视心理,以免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影响康复。

梅毒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对社会和个人健康会造成严重影响。应加强性方面教育、提倡使用安全套、及时治疗炎症等手段,有效降低感染风险。感染梅毒后,应积极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心理调适,争取早日康复。同时,应大力提倡全社会共同关注梅毒患者的需求、支持和帮助梅毒患者,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