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心衰)是一种由于各种原因致使心脏泵血功能发生障碍、不能满足身体需要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症状。心衰是一种致死率很高的疾病,心衰患者的死亡率比大多数恶性肿瘤还要高。
一、心衰的常见类型
1、左心衰竭:最常见。心脏的左心室在收缩时,将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送达肺部,这些血液在肺部里释放掉二氧化碳,同时吸收新的氧气。当左心室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充足的血液送达肺部,就会导致肺部静脉回流受阻,从而引起肺部水肿。
2、右心衰竭:当左心室功能发生障碍时,引起心脏排空受阻,静脉回流受阻,将会导致静脉淤血。长期下来,肝脏和其他脏器就会出现充血和水肿,就会引起右心衰竭。
3、收缩性心衰:心脏虽然能够将血液泵出,但泵出的血液量很少。
4、扩张性心衰:心脏在舒张时,充盈的血液量很少,泵出的血液量也很少,但心脏泵出的血液量仍然很小。
二、心衰的危险因素
1、高血压:高血压是心衰的最常见原因。心脏是一个泵,如果长期受到高血压的影响,会逐渐变得“僵硬”,泵血功能就会下降。
2、冠心病:冠状动脉是让心脏获得血液的通道,是心脏的冠状动脉。当冠状动脉被粥样硬化斑块堵住时,心脏就会出现缺血,进而出现心肌死亡,导致心力衰竭。
3、心肌病:心肌病是指心肌病变所致的一组心脏功能不全的临床综合征。心肌病会导致心脏收缩功能下降,从而导致心力衰竭。
4、心瓣膜疾病:心脏有四个腔室,它的四个腔室通过四个瓣膜相互分隔,这四个瓣膜是决定心脏能不能很好地泵血的关键。当瓣膜发生病变时,会导致心脏无法把血液从一个腔室泵到另外一个腔室,也会导致心脏长期受到负荷,进而导致心力衰竭。
5、感染性心内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细菌、真菌、寄生虫等感染引起的心内膜炎,这种心内膜炎会伴随着心肌炎、心包炎、类风湿性心脏病等心脏器官病变,从而导致心力衰竭。
6、心律失常:心脏的节律和频率的异常会导致心脏的泵血功能异常,包括心室颤动、心房颤动等。
7、心包疾病:当心包发炎、渗液或纤维化时,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就会异常,从而导致心力衰竭。
8、心肌炎:感染性心肌炎是由病毒、真菌、原虫、螺旋体等引起的心肌的急性或亚急性炎症,这种心肌炎会引起心肌壁厚度增加、心脏扩大、心力衰竭。
9、心包填塞、心包积液、心包缩窄等。
10、其他疾病如: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等
三、心衰的常见症状
1、呼吸困难:最早表现为运动时活动量下降或可吸收运动量下降,随着病情进展,休息时也会出现呼吸困难
2、浮肿:浮肿是心衰的一个很典型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的下肢、踝关节、甚至阴囊、外生殖器、腹壁、腹部的水肿
3、心悸:有时伴有急剧的心率加快
4、乏力:患者会感觉到很疲惫,无力
5、咳嗽:有时伴有粘稠的白色或粉红色的泡沫痰
6、腹胀:患者腹部会有胀满感
7、头晕、头痛:有时伴有视物旋转感、耳鸣
8、急性肺水肿:患者会出现气急、呼吸困难、烦躁、发绀、皮肤湿冷、咳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出冷汗
9、消瘦:发生于晚期心衰的患者
四、心衰的预防
1、控制血压:高血压患者要经常测量血压,及时发现高血压,积极治疗高血压。在控制高血压的过程中,一定要按医生要求使用药物,避免自行增加药物排量。
2、控制血糖:控制血糖是糖尿病患者预防心衰的关键。糖尿病患者要按医生要求使用药物,保持血糖稳定。
3、控制血脂:高脂血症患者要控制饮食,减少膳食脂肪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戒烟戒酒,增加运动量。
4、检查心脏:中年以后的人和心脏病家族史的人要定期检查心脏,及时发现心脏病的征兆,积极治疗。
5、规律生活: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激动,规律作息,保持足够的睡眠,避免熬夜。
6、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减少盐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适量摄入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