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为何入职体检心电图检查必不可少?
2024-02-28 10:45:49
作者:兰海林
作者单位:来宾市兴宾区人民医院心脑电图科
龙年春节刚过,各地逐渐迎来了返工潮和开工潮,有些单位在节后开工之际要求对新入职人员进行入职体检,旨在通过体检保证入职员工的身体状况适合从事该专业工作,在集体生活中不会造成传染病流行,不会因其个人身体原因影响他人。在开工前的体检项目中,除了必要的体格检查、验血、胸部X光外,常规心电图检查几乎成为必查项目。这时有人就会有疑问,自己没有表现出任何不适,为什么还要进行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检查有哪些作用?心电图检查需要注意哪些事项?本文将在此对心电图的一些知识做简单的介绍。

一、什么是心电图?

心电图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检查方式,是帮助医生判断心脏健康状况、诊断心脏疾病的重要手段。心肌细胞能产生规律的生物电流,以驱使心脏产生搏动,从而供血。这种由心脏活动产生的生物电,可以经人体组织传到皮肤表面,并在体表的不同部位之间产生电位差。我们通过仪器将此电位差及变化连续记录所得到的曲线就是心电图。

二、体检中心电图检查有何意义?

心电图检查对常见的心脏疾病,比如心律不齐、传导障碍、缺血性心脏病等疾病的检查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可以作为某些全身性疾病的辅助检查。对于正常人来说,通过心电图检查可以发现一些平时不易发现的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传导阻滞等疾病。心电图检查价格便宜,操作起来也不复杂,对身体也没有伤害,是体检的基础检查项目之一。所以,心电图检查十分有意义,也非常必要,在入职体检和开工前体检中是非常普遍的一项检查。

三、心电图检查可以发现哪些疾病?

1.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节律或频率出现异常。心电图检查可以记录心脏的电活动,识别各种心律失常,如早搏、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等。

2.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的严重后果,通常伴随着剧烈的胸痛和濒死感。心电图检查可以通过观察ST段和T波的严重异常,提示心肌梗死的可能性。此外,它还可以评估心肌梗死的范围和程度。

3.心肌缺血:通过心电图检查,通过观察ST段和T波的异常改变,如果发现ST段压低或抬高、T波倒置或高尖等,怀疑有心肌缺血的可能性。

4.心肌病:有心肌病的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会显示电生理异常,包括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

5.心脏扩大:心脏扩大是指心脏体积增大。心电图检查可以通过观察QRS群的异常改变,提示心脏扩大的可能性。

6.电解质紊乱:电解质紊乱是体内电解质平衡被破坏。心电图检查可以反映电解质紊乱对心脏的影响,如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等。

当然,对于一些心脏疾病,仅仅通过心电图检查,是没有办法确诊的,所以如果发现心电图检查显示异常,还需要进行心脏彩超、CT检查等,才能更好地确诊疾病,根据疾病的情况,积极治疗。

三、心电图检查有哪几种?

1.常规心电图:简单快捷且经济,可以了解当下的心电活动情况,判断有无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

2.动态心电图:能连续记录到被检者日间和夜间时段的心电活动情况,信息量大,可以说几乎不会放过任何一次“偏差”的心电波,从而弥补普通心电图的不足,大大提高对不定时发生的心慌的检出率(尤其是对一过性心慌及短暂的胸闷胸痛发作的检出率),也能发现无症状的异常心电波变化。

3.运动平板试验心电图:受检者通过跑步机上逐渐增速行走的方式,记录下工作、跑步、运动量大时出现胸闷、胸痛、心慌等症状时的心电图,可以提高劳力性心肌缺血的诊断率。

目前入职体检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是常规心电图。

五、做心电图检查前需要注意什么?

1.请在安静放松状态下检查:如走楼梯、运动后心跳会加快,使检查结果不准确,应休息10~15分钟后,待平静后再行检查。且检查前不能饱饮、饱食、喝冷饮和抽烟。检查时放松,不要紧张,也不要讲话,否则会产生干扰现象,导致心电图结果不准确。

2.穿宽松衣物,不携带金属物品:做检查时需暴露胸部,宜穿着宽松的衣服,不宜穿连衣裙等连体衣服,并将身上带有的手表、手机、钥匙、刀具等金属物品摘下取出,防止干扰心电图。

3.既往有异常及服药情况要提前告知:如既往心电图结果异常,正在服用与心脏病有关药物如洋地黄、钾盐、钙类及抗心律失常药物,检查前应告诉医生。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