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中医科普一分钟,让您远离脑卒中
2024-02-20 11:10:14
作者:曹灿
作者单位: 南宁市中医医院
 在我国传统医学体系中,缺血性脑卒中(中风)的发生多源于气虚血滞、脉络淤阻,那么要怎样远离脑卒中呢?

1. 脑卒中你了解多少?

脑卒中,通常被称为“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它主要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脑组织受损;此疾病具有令人瞩目的“五高”特点,即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以及经济负担高,使得脑卒中成为我国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在中医理论中,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具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等生理功能。气虚则血行不畅,易导致血滞,形成瘀血。瘀血阻络,脉络不通,从而引发缺血性脑卒中。针对这一病理特点,中医提出“补气活血祛瘀”的治疗原则。补气可以增强人体的生理功能,促进气血运行;活血能够改善血液循环,消除瘀血;祛瘀则有助于畅通脉络,缓解脑部缺血。这一原则既适用于单味中药的治疗,也可用于复方制剂。

2. 中医科普一分钟,让您远离脑卒中

2.1 三种识别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如中风、脑瘫等疾病导致的肢体瘫痪。为了及时发现和处理这类问题,以下三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出现了瘫痪的症状。

(1)关注患者的口角是否有偏斜、下垂的现象,中风患者的面部肌肉可能会出现失去活力的情况,表现为口角下垂,鼻唇沟变浅,嘴巴偏向一侧。这是因为面部肌肉的瘫痪导致面部表情失调,进而影响到口角的正常运动。因此,当发现有人出现了这种症状时,应引起高度重视。

(2)观察患者在上肢抬起和翻转过程中的力量是否对称。具体操作则是:让患者抬起上肢,手心朝上,再翻过来,正常情况下,两侧手臂的力量应该是对称的;但如果在抬起上肢或翻转过程中,一侧手臂出现无力、下垂的现象,另一侧手臂无法完成相应的动作,这就可能是中风的症状。这种情况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诸多不便,如拿不起重物、无法完成精细动作等。

(3)通过与患者交谈,了解其言语是否流利。中风患者可能会出现语言障碍,表现为说话含糊不清、语速减缓等症状,多数是因为大脑中枢神经受到损伤,影响到语言功能的正常发挥。因此,在与患者交流时,如果发现其言语表达存在问题,应怀疑可能是中风的症状。

2.2 中医药治疗脑卒中(中风)的介绍

(1)单味中药治疗方法,其中包含活血化瘀、芳香温通两种,前者治疗方法中,主要的药物有:丹参、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三七、水蛭、蜈蚣等,有降低血黏度,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释放反应,促进纤溶,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后者治疗方法中,主要的药物有:麝香、苏合香、肉桂、人参、蟾酥等,具有保护血管内皮、阻遏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稳定血管斑块等作用。除此之外,一些具有补益作用的中药,例如:人参、西洋参、党参、山药、甘草、黄芪、白术、灵芝、肉苁蓉、胡桃肉、蛤蚧等等,均能够有效地清除自由基,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对脑卒中的预防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2)复方制剂治疗方法的应用,许多复方制剂在改善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等方面展现出显著的疗效,尤其在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改善血液黏稠度与抗血栓形成,代表药物有利脑心胶囊、血府逐瘀口服液、银杏叶片、人参皂甙、三七总皂甙制剂等复方药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上述药物具有改善血液黏滞度、抑制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功能的作用,通过调节脑血管血液流变性,它们可以显著改善脑细胞微循环灌注,抑制血栓形成。此外,复方丹参注射液、红花注射液、苦碟子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等等的应用,可以起到活血化瘀、扩张血管、抗血小板聚集等优异疗效。

(3)中药汤剂治疗方法的应用,特别是在活血化瘀方面,一些古方剂如“补阳还五汤”、“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通窍活血汤”等,都被证实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总之,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了解脑卒中是怎么发生的,还要知晓中医是怎样治疗的,才能起到临床治愈的成效。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