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结石,在临床治疗中被称为“泌尿系结石”,其中还包括膀胱结石、输尿管结石以及肾结石等。尿结石这个病一般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要么没有明显的症状,症状轻微地不被人察觉;要么疼痛难忍,让人十分痛苦和难熬。而且一旦出现尿血现象,场景更是让人心惊胆战。因此,尿结石虽然是泌尿系统中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但是却成了许多人的心头大患。那么尿结石是如何引起的呢?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又要如何进行护理呢?现在,我们就来具体地说一下。
1.什么是尿结石?
尿结石全称泌尿系统结石,一般是指发生在膀胱、输尿管、肾等泌尿系统中的结石,其中以输尿管结石和肾结石较为常见。尿结石主要是因为感染、尿路阻塞、代谢异常(例如高血钙、尿液酸碱度、高尿钙)以及药物等因素所引起的,是泌尿系统的一种常见疾病。同时,男性的发病率要高于女性,且青壮年居多。
2.尿结石都有哪些症状呢?
2.1疼痛:大多数输尿管结石及肾结石患者都会伴随着剧烈的腰痛,有时甚至会出现肾绞痛,让患者疼痛难忍;
2.2发热和感染:出现结石后较为容易合并梗阻,当梗阻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会使泌尿系统出现感染,一旦感染现象被进一步加重,则较为容易导致全身感染症状,同时还会伴随着高热症状。
2.3血尿:尿结石患者在疼痛之后往往会出现尿血的症状,其程度的严重与否通常和尿结石的大小密切相关。
3.尿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都有哪些?
3.1环境因素
长时间工作在高温环境下的人群或者是生活在炎热地区的人群,由于出汗较多使得尿量减少,导致尿酸、草酸、钙等成石物质在尿液中不断沉积,所以,较为容易患上尿结石。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钙性结石的产生与地区水中与土壤中的抑制物(如铜、锶、镁等)含量有着一定的关系。
3.2代谢异常
如果人体的新陈代谢紊乱,尿液中的酸碱度将有可能超出正常范围,较为容易导致不同的化合物与离子出现沉积,从而形成不同类型的晶体(结石)。例如,如若体内的磷、钙代谢异常,尿液中的磷、钙物质过多,在尿路部位就较为容易产生钙化性结石;如果患者出现氨基酸代谢异常,容易导致胱氨酸结石;如若人体内的嘌呤代谢异常,容易产生尿酸结石。
3.3药引因素
一类是药物中自带有结石的成分,例如磺胺类药物、硅酸镁以及氨苯蝶啶等,此类药物在尿液中溶解度较低。另一类是可以引起结石的药物,例如皮质激素、乙酰唑胺、维生素D、C等,此类药物在人体代谢的过程中可促使结石成分的产生。
3.4饮食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人体摄入过多的精制糖和动物蛋白,且纤维素的摄入量不足的话,结石的发病率就高。同时,摄入的维生素C、D含量过多,较为容易产生钙性结石。而如果人体水分摄入量少,则尿量减少,此类人群较为容易出现尿石症;此外,小儿如若出现了原发性膀胱结石,多和低蛋白饮食和营养不良有关。
4.尿结石的护理措施
4.1调整生活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不要久卧在床或是久坐不动,尽量不要憋尿,要保持营养均衡的饮食,尽量少食用高脂肪、高钙和高草酸(如龙须菜、红茶、番茄、土豆、芦笋、油菜、海带、虾皮、菠菜、苹果、牛奶、奶酪等)、高嘌呤(咖啡、豆角、动物内脏、花生、海产品等)的食物。同时,在平时要注意预防尿路感染,尤其是女性,要注意外阴的清洁和卫生,及时地换洗衣裤。此外,我们还应加强锻炼,如体操、打球、跳跃运动等,有利于结石下降。
4.2保证摄入充足的水分
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是预防各种尿路结石的有效且简单的方式。当人体摄入大量的水分后,会增加尿量,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缩短结石物质在尿路中的滞留时间,还有助于促进小结石被身体自行排出。此外,充分饮水还能够减少尿路感染的几率,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结石的形成。
注意事项:每日的排尿量最好在2000ml以上,尿液保持微黄或是清澈无色为宜。
4.3适当地多摄入柠檬酸
柠檬酸能够抑制结石的生长与生成。可适当地增加柠檬水、柠檬汁等柠檬酸含量丰富食物的摄入量。
结语:结石的成因较为复杂,复发率较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多加注意,如发现身体有这方面的不适,请及时到医院进行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