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是因发生过敏反应而引起的休克,患者通常可表现为皮肤潮红、皮疹、呼吸道梗阻,胸闷、气急、喉头堵塞等症状,严重时血压迅速下降,表现为循环衰竭、意识障碍、抽搐等。常见的致敏诱因有食物、药物、昆虫叮咬等。
二、如何进行过敏性休克的抢救?
过敏性休克的发生较为突然,病情在短期内进展,需要尽快识别,并给予快速的抢救,以保证患者的安全。一般情况下,过敏性休克的抢救要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立即去除过敏原。当发现过敏性休克时,应理解识别和判断过敏原,并帮助患者去除过敏原。如患者因静脉注射药物引起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药品输注;如为食物引起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食用,必要时还需要催吐、洗胃。药物注射或昆虫叮咬发病较快,一般可在5~15min发作,食物过敏可在20~60min发作,发病越早,则病情越严重。
2、调整体位。针对休克患者,一般采取中凹卧位,也就是将头部和躯干抬高10°~15°,下肢抬高20°~30°,增加回心血量,保证脑部血液供应,保持气道通畅。
3、氧疗。给予患者高流量吸氧等氧疗措施,以改善因过敏引起的缺氧等症状。帮助患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以防误吸。如病情危重,立即给予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操作。
4、使用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是抢救的首选药物,可通过皮下注射、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几种方式,针对过敏反应严重的患者,应采取肌肉或静脉注射,迅速快捷。肌内注射为紧急情况的首选,注射部位选择大腿中部外侧,吸收速度更好,血药浓度更高,可尽快发挥药物作用。重症患者在肌内注射基础上,建立静脉通道,将肾上腺素稀释后进行静脉缓慢注射,避免延误抢救时机。肾上腺素静脉注射的重点就是需要稀释,用药期间应进行持续的心电监护,以防发生室颤、高血压危象。使用肾上腺素应由专业的医护人员执行。
5、液体复苏。针对低血压,且对肾上腺素反应不明显的患者,可给予积极的液体复苏,输注等渗晶体液,如生理盐水,起初可能需要快速输入。
6、使用其他药物进行辅助。(1)糖皮质激素,可作为严重过敏患者抢救的二线药物,通过口服、静脉注射的方式,能够降低发生双相反应的风险,针对持续性支气管痉挛患者,可进行雾化糖皮质激素治疗。(2)阿托品,适用于严重心动过缓患者。(3)吸入β肾上腺素能药,适用于主要症状表现为支气管痉挛的患者,给予沙丁胺醇吸入治疗,能够减轻支气管痉挛症状。(4)葡萄糖酸钙,能够避免因血钙升高速度较快而引起心律失常,需要和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进行静脉注射。用药期间禁用强心苷类药物。
除了一般治疗外,过敏性休克抢救要点还包括病因治疗,也就是需要寻找致病源。在明确致病源,了解致敏原作用机制后,选择相应的拮抗剂,对致敏原产生抵抗作用,进而减轻患者的过敏反应。抢救治疗期间,应对患者的反应进行密切的观察,评估患者症状体征,对于有严重反应或其他异常的患者,需要延长观察的时间。
总而言之,过敏性休克患者抢救中,保持气道通畅、维持循环稳定是关键,首选肾上腺素药物,抢救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呼吸、血压、脉搏、神志等生命体征变化,同时明确患者的致病源,争分夺秒,保证抢救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