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或者是与乙肝相关的肝癌、肝硬化等疾病。相关医疗数据显示,成年人的原发性肝癌中,有80%的患者同时伴有乙肝病毒感染,研究表明:如果儿童感染乙肝病毒,那么在日后患肝癌的风险是没有感染乙肝病毒儿童的11.6倍。而针对乙肝疾病,其重点在于预防,即使是在医疗技术不断提高的今天,针对乙肝疾病也是预防大于治疗很多。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乙肝,那家长怎么做可以避免孩子感染呢?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如果母亲感染乙肝,需要阻断母婴传播
阻断母婴传播是预防宝宝感染乙肝的重要方式,如果妈妈是乙肝患者的话,那么乙肝病毒会在身体当中大量复制,此类型患者必须长期服用指定药物才可以抑制病毒复制。相关研究证实,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中,大概90%都是围生期感染;尽管在怀孕期间、分娩过程中或者是产后做好各方面防疫防护措施,但还是有超过10%的婴儿出现免疫失败,母婴传播大概占据乙肝传播率的80%到90%。而通过母婴传播的途径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妊娠期的垂直传染、生产过程中以及产后的接触性传染。
所以,婴儿出生以后,必须立刻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4小时以内接种乙肝疫苗,在婴儿满月时要注射第二针乙肝疫苗,后续要等到六个月时注射第三针乙肝疫苗。后续间隔一个月的时候,要对其进行五项乙肝测试,判断婴儿体内是否产生乙肝抗体,以及各项乙肝抗体是否生效,因为只有保障婴儿体内产生有效的乙肝抗体,才会对机体起到保护作用,确保婴儿后期成长发育。
如果家庭成员有乙肝,应该如何和宝宝接触?
乙肝的传播方式主要有血液(比如不安全注射等)、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所以,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乙肝患者的话,如果没有发生血液接触的话,是不会感染乙肝病毒造成传染的。但是也要做好一些常规预防措施,比如做好家庭环境清洁工作,洗漱用品等要做到单人单用;日常生活,以及密切接触时,可以正常进行握手、拥抱、同住、共同用餐等,只要不发生血液接触,是不会被传染。如果家庭当中存在伤口感染患者的话,必须及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乙肝妈妈如何与宝宝相处?
很多妈妈害怕自己感染乙肝病毒,会导致孩子感染乙肝,甚至不敢抱孩子,或者是害怕母乳携带乙肝病毒,担心自己或宝宝身上有伤口变得异常紧张。其实宝妈不需要过度担心,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与宝宝正常接触,即使有少量的乙肝病毒,也不会导致宝宝被感染。
但也要注意一些生活细节:日常勤洗手,在接触宝宝之前,必须消毒洗手;做好经期护理工作,特别是要注意经期卫生,勤更换卫生护垫,防止血液、尿液等接触到宝宝;注意保护好宝宝的脐带,新生儿脐带位置容易发生感染,日常要注意此部位的干燥程度,每天必须更换一次脐带敷料,如果发现敷料受到污染,要立刻更换;避免宝宝接触到尖锐的物品,在修剪指甲时要格外小心,防止划伤宝宝的皮肤;如果乳头出现破损,或者是宝宝存在消化道溃疡问题,必须暂停母乳喂养。
根据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临床管理流程(2021年)指南共识关于母乳喂养指出:如果婴儿出生后接受了规范的免疫治疗,乙肝母亲可以正常喂养母乳。
结语
任何家庭在期待宝宝降临的这段时间里,都会做足准备。特别是对于乙肝家庭来说,对宝宝的疾病提前预防,以及后期的照料与看护则更加细心认真。另外,现代医学已经充分明确,不管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还是自身患有慢性乙肝疾病的患者,甚至处于代偿期肝硬化的患者,都可以正常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