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GPT)
升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梗塞、心肌炎及胆道疾病等。
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或GOT)
升高:常见于心肌梗塞发病期、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血清总蛋白
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泻,呕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
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烧伤,失血等。
血清白蛋白
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
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特别是肝脏病,肾脏疾病更为明显。
血清碱性磷酸酶(ALP)
升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转移癌、骨折恢复期。
血清r-⾕氨酰基转移酶(GGT或r-GT)
升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血清总胆红素
增高:肝脏疾病、肝外疾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急性黄疸型肝炎、新生⼉黄疸、慢性活动期肝炎、闭塞性黄疸、病毒性肝炎、胆石症、阻塞性黄疸、胰头癌、肝硬化、输血错误。
血清直接胆红素
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血清甘油三酯
增高:可以由遗传、饮⾷因素或继发于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等。TG值2.26mmol/L以上为增多;5.65mmol/L以上为严重高TG血症。
降低:常见于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肝实质性病变、原发性B脂蛋白缺乏及吸收不良。
血清总胆固醇
高脂蛋白血症与异常脂蛋白血症的诊断及分类;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的判断。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
增高:原发性高HDL血症、胰岛素、雌激素、运动、饮酒等。
降低:常见于高脂蛋白血症、脑梗塞、冠状动脉硬化症、慢性肾功能不全、肝硬化、糖尿病、肥胖等。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
增高:高脂蛋白血症。
降低:常见于高脂血症、冠心病及肝实质性病变。
血清载脂蛋白AI测定的临床意义:载脂蛋白AI是高密度脂蛋白的主要结构蛋白,它是反应HDL水平的最好指标。
血清载脂蛋白B
增高:常见于高脂血症、冠心病及银屑病。
降低:常见于肝实质性病变。
血清肌酸激酶(CK)
升高:心肌梗塞4~6小时开始升高,18~36小时可达正常值的20~30倍,为最高峰,2~4天恢复正常。另外,病毒性心肌炎、皮肌炎、肌肉损伤、肌营养不良、心包炎、脑血管意外及心脏手术等都可以使CK增高。
血清肌酸激酶同⼯酶(CK-MB)
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中,约为心肌总CK的14%,血清CK-MB上升先于总活力的升高,24小时达峰值。
血清a-羟丁酸脱氢酶(HBDH)
升高:与LDH大致相同,在急性心肌梗塞时此酶在血液中维持高值可达到2倍左右。
血清葡萄糖(GLU)
高血糖:某些生理因素(如情绪紧张,饭后1~2小时)及静注射肾上腺素后可引起血糖增高。病理性增高常见于各种粮糖尿病、慢性胰腺炎、心肌梗塞、肢端巨大症及某些内分泌疾病。
低血糖:糖代谢异常、胰岛细胞瘤、胰腺瘤、严重肝病、新生⼉低血糖症、妊娠、哺乳等都可造成低血糖。
血清肌酐(CREA)
升高:常见于严重肾功能不全、各种肾障碍、肢端肥大症等。
降低:常见于肌肉量减少(如营养不良、高龄者)、多尿。
血清尿酸(UA)
升高:常见于痛风、子痫、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急慢性肾小球肾炎、重症肝病、铅及氯仿中毒等。
降低:常见于恶性贫血、乳糜泻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