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药物如何根据我们的基因个性化治疗?
2024-03-06 14:44:55
作者:聂欣
作者单位:梧州市人民医院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没有安全的药物,只有安全的医生。原因在于药物的一把双刃剑,正确用药能够发挥药物的治疗效果,若使用不当则会给身体带来危害,得不偿失。

在传统治疗中,用药剂量的标准通常按照一病一药的原则,不同个体使用的药物剂量相同,一些患者用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明显的反应,有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较为严重的药物反应。相关数据显示,1/3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非死于自然疾病本身,住院病人中,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家庭用药不良反应需要住院治疗的病人则高达250万人。这些数字说明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也会出现大量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并且表现出其特有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因此,如何实现根据不同个体安全有效用药成为热点问题。可能很多人会疑惑:同样的药物和用法用量,为什么有些人药到病除,有些人则不见改善,有些会出现药物中毒,甚至极少数人还会威胁到生命?这种现象就是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个性化用药与基因检测吧。

个体用药差异与基因密切相关

药物是目前大多数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同一种疾病的人群采用相同药物治疗后,总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部分人用药后疗效好,一部分人效果不佳或者没有疗效,甚至还出现了不良反应,这就是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而造成疗效和副作用千差万别,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每个人基因的差异。

药物进入人体后,经过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4个过程,在体内慢慢释放并排出。在这个过程中,代谢酶基因、转运体基因、受体基因、毒性相关基因等,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药物的作用靶点、药物代谢的速度、药物在体内的浓度,从而导致每个人对药物的敏感性和副作用不同。因此,我们不能“千人一药”,而要做到“量身定制”的个性化用药,而基因检测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基因检测有助于优化药物品种选择

临床中,以往大多是根据经验给同一种疾病的患者应用同一种药物治疗,患者可能要经历“试错”的过程,例举抗抑郁治疗的案例,平均换药/试错时间为4~12周,25~50%患者首次治疗未能达到明显效果。

硝酸甘油是临床治疗心绞痛最常用的药物,但对于乙醛脱氢酶缺乏(ALDH2基因突变)的患者按照常规剂量给药不能有效缓解症状。如果预先进行药物基因检测,就可以通过增加剂量或换用其他药物,来避免药物治疗失败。

药物基因检测为患者个体化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临床医生能根据检测结果知晓患者对哪种药物更敏感、对哪种药物反应欠佳,第一时间快速、准确地找到适合患者的药物,打造“最优”治疗效果。

基因检测有助于精确用药剂量

根据药物在体内代谢速度快慢可分为超快代谢、广泛代谢、中间代谢、慢代谢4种类型。比如某种药物在体内的正常代谢时间是10小时,而慢代谢的人是20小时,如果按照正常剂量给药会导致药物在体内慢慢堆积,容易产生药物不良反应,提示需要减少药物的剂量;快代谢的人是5小时,如果用正常的剂量则很快被代谢掉,药物有效浓度维持时间不够,无法正常发挥治疗作用,需要更大的剂量。

通过药物基因检测可以了解到患者的药物代谢能力,找到哪些药物属于快代谢,哪些属于慢代谢,因人而异选择适合于患者的药物剂量。

基因检测有助于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以治疗癫痫的常用药物卡马西平为例,急性皮炎的不良反应在欧美国家的发生率约为万分之1至万分之6,但在亚洲国家的发生率为千分之1至千分之6,相差10倍之多。其主要原因是亚洲人HLA-B*1502等位基因频率高于欧美人。

如果一位在HLA-B*1502等位基因频率上与亚洲人相近的欧洲癫痫患者,按欧美治疗癫痫的标准使用卡马西平,出现急性皮炎的可能性很高。但如果按照同样等位基因频率的亚洲患者治疗标准,如换成氯巴占,或调整剂量和服药时间,能减少副作用,并得到更有效的治疗。

在精准医疗时代,用哪种药物,基因说了算!用多大剂量,还是基因说了算!药物基因检测作为药物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武器”,为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