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中风后遗症:中医古籍中的治疗之道
2024-03-06 16:32:18
作者:蔡爱群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三医院 康复医学科

中风,这一突如其来的健康危机,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重创,更在其后的康复之路上布满荆棘。中风后遗症,如半身不遂、语言障碍等,成为许多患者难以跨越的障碍。然而,在中医药学的宝库中,隐藏着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古老智慧。历代医家留下的珍贵典籍,记录着千百年来的实践经验和治疗策略。今天,我们就一起探寻这些古籍中的治疗之道,看中医如何为中风后遗症患者指明康复之路。

中风后遗症,中医如何解读?

中风,现代医学称之为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中风后遗症则是指在中风发病一年后,还存在半身不遂、语言障碍、口眼歪斜等症状的一种疾病状态。这些症状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在中医理论中,中风后遗症归属于“中风”、“偏枯”、“偏风”等范畴。中医认为,中风后遗症的形成是由于中风后气血逆乱、脉络瘀阻,导致脑髓神机受损,肢体筋脉失养。这种理念强调了中风后遗症不仅仅是局部脑组织的病变,而是整体气血运行的失调。

中医对中风后遗症的认识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它不仅仅关注病变的局部,更重视人体内在的气血平衡和脏腑功能。根据中医理论,治疗中风后遗症应从调整气血、疏通经络、滋养脏腑等多方面入手,以达到整体调理的效果。

古籍中的治疗之道

中医药学古籍中蕴藏着丰富的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智慧和经验。这些古籍不仅记录了历代医家对中风后遗症的深刻认识,更提供了多种治疗策略和方剂,为后世的临床实践奠定了坚实基础。

1. 辨证施治,精准用药。古籍中强调辨证施治的重要性。中风后遗症症状复杂多样,不同患者体质、病情各异,因此需要细致辨别证型,精准用药。例如,对于气虚血瘀型患者,古籍中常用补气活血的方剂,如补阳还五汤;而对于肝阳上亢型患者,则常用平肝潜阳的方剂,如天麻钩藤饮。这些方剂通过调整脏腑功能、改善气血循环等机制,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

2. 经络疏通,内外兼治。经络是中医理论中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的重要通道。古籍中记载了多种针灸、推拿等外治法,通过刺激经络穴位,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目的。这些方法在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等。

3. 药食同源,调养结合。古籍中不仅重视药物治疗,还强调饮食调养的重要性。中风后遗症患者常伴有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等问题,因此需要选择具有健脾养胃、益气补血作用的食物进行调养。如山药、红枣、黄芪等既是药物也是食物,它们能够增强患者体质,提高康复效果。

4. 情志调护,身心同治。中医认为情志因素与中风后遗症的康复密切相关。古籍中提倡对患者进行情志调护,通过心理疏导、音乐疗法等方法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促进身心康复。

5. 预防为主,未病先防。古籍中不仅关注中风后遗症的治疗,还强调预防的重要性。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措施,降低中风的发生风险。这种未病先防的理念对于现代人来说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提醒我们关注健康、预防疾病。

现代中医如何结合古籍治疗中风后遗症?

现代中医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体质、症状表现及病程阶段等因素,综合运用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确定证型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这种个体化的治疗方法能够更好地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提高治疗效果。

现代中医在继承古籍经典方剂的同时,也不断创新和发展新的治疗方法。例如,针灸、推拿、康复训练等非药物治疗方法在中风后遗症的康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方法能够刺激经络、调整脏腑功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等,从而缓解患者的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现代中医还注重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在必要时,会借助现代医学检查手段如CT、MRI等明确诊断和评估病情;同时,也会参考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如使用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中药成分等,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