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慢性肾脏病
慢性肾脏病(CKD)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结构和功能逐渐恶化的慢性疾病。这些原因可能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炎等。当肾脏受到损伤时,它们的功能会逐渐下降,导致体内废物和多余水分无法有效排除,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症状和并发症。
慢性肾脏病的病程通常较长,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在这个过程中,肾脏会逐渐失去其原有的功能,最终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即肾脏完全失去功能。
慢性肾脏病的发病原因
1.原发性肾脏疾病:包括慢性肾炎、IgA肾病等,这些疾病直接影响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导致慢性肾脏病的发生。
2.继发性肾脏疾病:这类疾病通常是由其他系统疾病或条件引起的肾脏损伤,如高血压、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乙肝等。这些疾病可能通过影响肾脏的血流动力学、代谢过程或免疫反应等方式,导致肾脏受损。
3.遗传因素:某些肾脏疾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如多囊肾等遗传性疾病可能导致慢性肾脏病的发生。
4.环境因素:长期接触某些有害物质或环境污染物,如重金属、某些化学物质等,可能对肾脏造成损伤,从而引发慢性肾脏病。
慢性肾脏病的症状
1.早期症状:很多慢性肾脏病患者在早期可能完全没有症状或者症状较少,这使得早期发现变得困难。然而,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疲劳、乏力、眼睑、颜面或下肢(特别是踝关节)水肿、尿中大量泡沫、尿色异常、排尿疼痛或困难以及夜间排尿次数增多等症状。
2.中期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能会出现更明显的症状。这些症状包括疲倦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腰痛、夜尿增多、全身水肿、血压升高、呼气带尿味、骨痛、皮肤瘙痒、肌肉震颤、手脚麻木、嗜睡以及反应迟钝等。化验检查可能会发现贫血、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浓度升高等异常。
3.晚期症状:当慢性肾脏病进入晚期,即尿毒症阶段时,上述症状可能会继续加重,导致心、肝、肺等多脏器功能衰竭。在这个阶段,患者可能会出现抽搐、昏迷、骨病变、骨骼变形等症状,且死亡率较高。
早期防治对策和措施
1.生活方式调整:
(1)饮食调整:减少盐的摄入,推荐每日钠盐摄入量不超过2-3克(相当于普通盐勺的1/2至1勺)。同时,保持饮食的均衡,适量摄入动植物性蛋白质,避免暴饮暴食,遵循“三餐一加餐”的原则,即早餐、午餐、晚餐和一次适量的加餐。
(2)适量运动: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以增强心肺功能和骨骼肌力量。运动时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劳累,每天的运动时间不应超过1小时。运动的强度可以通过心率来调整,一般情况下可运动20分钟,休息15分钟。
(3)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对肾脏有损害作用,应尽早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
2.控制危险因素:
(1)控制血压和血糖:高血压和糖尿病是慢性肾脏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定期监测血压和血糖,并采取措施将其控制在理想水平。
(2)管理体重:保持体重在合理范围内,避免肥胖,以降低患慢性肾脏病的风险。
3.定期体检和筛查:
(1)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包括尿常规、肾功能等指标,以便早期发现肾脏问题。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体检。
(2)对于有家族史或高危因素的人群,应进行定期筛查,以便及早发现慢性肾脏病。对于高危人群,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肾脏功能检查,包括尿常规、肾功能测试(如血肌酐、尿素氮等)以及肾脏B超等影像学检查。如果初次筛查结果正常,但存在持续的高危因素,建议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复查。
4.避免肾毒性药物:
(1)在使用药物时,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避免使用可能对肾脏造成损害的药物。
(2)若需长期服用药物,应定期监测肾功能,以确保药物使用安全。